5月16日,省委副书记李殿勋赴国防科技大学调研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他表示,要深化军地协同、校省合作,更加有效地促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为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关键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5月18日至19日,省政协主席毛万春赴部分省属高校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开展综合调研,看望在校政协委员。
“今天井下所有数据一切正常。”4月28日下午4:00,在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罐笼井井囗,钟勤刚结束安全员的一天巡视工作。
1995年,技校毕业的钟勤成为宝山铅锌银矿冶炼厂的一名炉前工,而后又在宝山有色矿业从事钻探、安全员等工作。29个年头的奋斗,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路走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执著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还没试怎么知道不行
“水平钻施工环境艰苦,且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每提一次钻,上百米、总重量达千多斤的钻杆全凭双手安装、拆卸。”钟勤回忆,当时的他在所有钻工中身板是最瘦小的,面对重量达千多斤的钻杆似乎无能为力,也经常受到同事的嘲笑。
喜欢的事情干起来不苦
钟勤似乎格外偏爱这些别人不愿接的“烫手山芋”。他带领团队积极应对,解决生产现场的各种棘手问题,完成每一个钻孔的设计孔深,实现每一个钻孔的设计目的。
平淡之下的荣光
“做地质勘探工作情况特殊,必须要有敬畏心和职业道德,必须认真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 尽管每天和各种毫厘之间的数据,以及冰冷的矿井打交道,但钟勤并不觉得枯燥乏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他对事业发自内心的珍视与坚持。
身为“技术大拿”,钟勤还做好传帮带,帮助队里的年轻人更快成长为新的技术骨干。29年来,钟勤带过不少徒弟,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技术本领传授给他们。在他的悉心帮教下,徒弟们很快进入角色,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服务企业生产。
继岳阳和怀化之后,省内又有一座城市以法定形式为人才设立专属节日。1794年4月23日,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弯村的金水河畔,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出生。230年后,邵阳市将这一天确立为“人才日”,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曾援引魏源这段话。身处嘉道之际的大变革时代,魏源痛感有志之士不能展其抱负,便呼吁为其营造适合发展的宽松环境,通过谦逊待人、礼贤下士,让人才得到国家的选拔任用。
百年岁月,沧海桑田,魏源的理念诠释了邵阳这座千年古城对人才的深刻理解。目前,邵阳市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等20人为“宝庆引才大使”,邀请4批次30余名院士专家来邵指导并开展长期合作,人才总量达64.9万人。
集全城之力向人才集体告白
今年1月,邵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每年4月23日设立为“邵阳市人才日”。决定一经发布立即登上网络热搜,不少网友大呼“被暖到了”。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一批先进典型获得表彰,高层次人才代表获颁“宝庆人才卡”;为引进人才代表兑现住房补贴、小荷人才项目补助、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费……邵阳以满满的仪式感向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致敬。
“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让人才在邵阳有更多荣誉感、成就感。”邵阳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华郑重表态。
表彰是一种致敬,更是一种凝聚、一种激励。事实上,邵阳对人才的“优待”不止于此。活动前夕,新邵县迭代升级21条人才政策,聚焦循环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对新认定的省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省“顶尖”“拔尖”人才、省级技术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均有资助。
“参加活动的除了邵阳市相关部门、各区县,还包括重点用人单位,是邵阳全城向人才的一次集体告白。”引进人才代表、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罗丹说,“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荣誉感和获得感,相信与邵阳双向奔赴的人才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