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63

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在3月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并围绕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

人才要闻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长沙召开 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3月4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汪一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部署和省委要求,统筹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才涌潇湘

  

掘进路上 从不后退——记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帅坤

 

3月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上,来自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建重工”)的张帅坤走上颁奖台。

十余年来,张帅坤主持研制了百余台套盾构机,突破重重技术封锁。高铁修到百米海底,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成功穿越多条断裂地质带;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北京市通州区地下30多米处深掘,地表沉降精准控制在毫米级……

从“地下”走来的工程师

“我是北方农村家庭出身,自认为算能吃苦的,但地下的工作环境却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张帅坤回忆,地下隧道空气不流通,施工现场温度最高可达40多度,盾构司机需时刻紧盯仪器参数,每天工作时长达12小时……

“盾构机刀盘易粘结、渣土排不出等问题亟待改进,操作台应设计得更直观。”2010年,张帅坤来到铁建重工应聘盾构机工程设计师,在长达一小时的面试时间里,他讲述了自己操作盾构机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改良思路。

击碎技术垄断的坚冰

“大直径盾构机的使用工况往往较为恶劣,水深石坚,刀具磨损快,作业人员需冒着生命危险去换刀。”张帅坤说。他还记得,2017年,团队受领常德沅江过江隧道盾构机研制任务,面对以卵石及圆砾层为主的地质环境,刀具更换频繁;而每更换1把刀具要耗时1天,风险极大。

“未来,我们将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把每个零部件的设计在电脑上模拟呈现,减少新产品在研制过程中的失误。”张帅坤的征程从未停止,接受采访后,他快步走出生产车间,奔赴下一个项目现场……

 

 

 

特别报道

三项工程助力产业“链式”发展 永顺县柔性引才聚智赋能乡村振兴

去年8月,在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团的倾力支持下,永顺凤头鸭新遗传资源成功通过湖南省专家团现场鉴定;9月,永顺猕猴桃试验站成果展示暨猕猴桃新品种品鉴会举行,省、州、县三级专家齐聚永顺,从以齐秀娟为首席专家的“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研发引进的15个猕猴桃品种优中选优……近年来,永顺县紧扣产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刚柔并济”引才聚才,破除人才规制,注重发挥柔性引才聚智效益,推动服务乡村振兴,一幅科技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的美好画面在这里徐徐展开。

“科技惠农工程”构建强产兴产“技术链”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把科技论文写在千家万户致富中,写在产业发展上。”自2012年被选派到永顺县担任科技特派员后,省农科院研究员、科技特派员彭俊彩一直信守并践行这则誓言。

2014年,已挂职担任永顺县科技副县长的彭俊彩瞄准短板,推行科技特派员“团建制”服务模式,统筹使用省、州、县各级科技特派员及“三区”人才,设立科技专家服务总团及8个片区分团、23个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打造团队式、成建制科技专家对口服务模式,点对点为猕猴桃、优质稻、油茶、莓茶等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包括省、州、县及“三区”人才在内的1383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永顺县23个乡镇的田间地头、村寨农舍,在32个重点产业区域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2019年,永顺县被评为全国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优秀组织实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