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主动对接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部省协同、央地联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1月6日,“智汇潇湘·金博奖”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科技人才专场赛决赛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高层次人才现场对接会在长沙举办。活动中,14个项目初步达成投资或落地合作意向,16位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引进意向。建设银行、长沙银行承诺为大赛引进落地长沙的项目提供不少于16亿元的综合授信。
2018年天津大学博士毕业,在碧桂园集团工作3年多;2022年进入湖南建工集团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90后王霄翔申报2022年度湖湘青年英才项目有点“吃亏”。
“主要是在房企工作期间,自己的科研几乎停滞,但好在申报要求是‘近5年代表性业绩成果’,可以覆盖到我攻读博士期间,且当年的申报条件中明确有说‘鼓励我省在站博士后申报’。”王霄翔笑言自己应该是湖南人才政策的“幸运儿”。
“天大”任鸟“飞”
“不过,进入天津大学应该也是我的正确选择。首先,其是‘985工程’高校,且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实力与渊源都不错;另外,其在全校新生中选拔拔尖创新型工程人才进入‘茅以升班’,非常适合对大学生进行特色培养管理。”王霄翔说,他通过考试顺利进入该改革班,专业从机械转为土木工程。为了不给“茅以升”三字丢脸,他严格要求自己不虚度大学时光,扎实学习、广泛涉猎各相关基础知识。
“潇湘”凭才“跃”
本着“男主外”的憨劲,王霄翔选择奔向实践一线,以“未来领袖”身份入职碧桂园集团,先后任湖南/湘南区域评审负责人、项目总经理等职。对于这3年多的历炼,他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双脚更沾泥土,深入项目工地推进工作、协调矛盾;思维更接地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事业发展。
青年人才是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是我省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支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并深情寄语莘莘学子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3年多来,湖南人才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湖南所能结合起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人才,助推青年人才站上创新创业“C位”。
强化担纲使用 让青年人才加速“出圈”
要发挥青年人才的主力军作用,首先得让他们走上主力军位置。近年来,湖南创新科技资源分配机制,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中给予政策倾斜,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担纲领衔。
在全省实施的各人才项目中皆设立青年人才类别;省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中设立青年人才单独类别,打造青年人才获得全方位支持的“绿色通道”;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其中“荷尖人才”专门面向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启动的“小荷”人才专项更多关注和支持刚起步的年轻科技人员,遴选一批30岁以下我省“三高四新”亟需的各类青年科技工作者。连续9年实施青年专门项目——湖湘青年英才支持项目……截至目前,全省高层次科技人才中40岁以下占比近5成。 除了给“帽子”,还要给“项目”。指导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制度,支持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聘请相应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作为指导老师,或服务对象到带培院士所在实验室、研究基地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并担任特别助理等。全省省级重点科技项目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达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