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54

湘江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

12月22日下午,湘江科学城7个项目在长沙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湘江科学城建设迈进高质高效的新征程。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湘江科学城项目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致辞。

希望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特别是青年一代成为中越友好征程的领跑者,为实现各自国家百年奋斗征程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3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时的讲话

人才要闻

做实专家服务 激发人才活力

日前,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来到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慰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柳建新,并现场送上鲜花与慰问。

 

才涌潇湘

  

“湘”遇是福 “湘”机无限 ——青年科技人才扎根湖南回眸

 

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2023年,我们在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指导下推出《青才汇潇湘》专题报道,重点聚焦一位位青年科技人才用行动凝聚力量、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的青春事迹;同时,我们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个来湘、留湘、建湘的感人故事,并相信这样的故事肯定能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持续生长和吸引更多人前来创造新的故事。

“湘”遇是福 民企同样能担当

河南郑州人张权是90后,他说自己认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多多看世界”。所以,高考后,他选择了比家乡更往北及靠海的天津大学,研究生选择来到广东工业大学体验南方生活,博士毕业则被师兄精准相邀在中部湖南扎下事业之根。

“湘”土有财 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2年,省林科院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OFEM团队负责人刘汝宽精准对接三湘“天然油库”邵阳县,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通过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等办法让中国高端食用油的瓶子里装入了更多邵阳茶油。

“湘”机无限 “三高四新”聚青才

“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构成的新技术体系,及其所形成的迥异于传统的生产力,正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2023年,在已连续5届于长沙举办的世界计算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说,算力将像水和电一样,流进“寻常百姓家”。

今年9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从全国第12位进位至第9;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保持全国前10;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万家,从全国第11进位至第7。

 

 

 

特别报道

扎根湖“南”谋发展 书写“华”彩新篇章 南华大学人才与科技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级人才计划学者新增20人、省级人才计划学者新增60人……南华大学近日召开人才与科技工作会议,全面回顾了2021年全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一步工作。校党委书记高山主持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讲话。校长张灼华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

张灼华指出,科学和人才的共同点是创新,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人类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南华大学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在于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创新驱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要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新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推进精准引才;聚焦整体实力提升,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评价,激发干创活力;加强联动协同,做好人才服务。

他表示,全校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南华方案,构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的南华模式,为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南华力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做好人才工作是时代的召唤,是事业的需要,更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使命。”高山强调,要深刻认识学校在学术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树牢“大人才观”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推进,不断开创南华人才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支撑,向着“双一流”目标奋力前进。

会议还为丁德馨、韦悦周、宁顺艳等10位教授颁发个人“突出贡献奖”。为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反应堆核电源教育部创新团队颁发团队“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