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智汇潇湘”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在株洲举行,副省长李建中出席并讲话。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主持峰会,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分别致辞。省政府办公厅、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贸促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健全人才引进、选拔、使用、管理机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
——2023年11月27日,习近平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12月8日下午,“智汇潇湘·青沙龙”湖湘青年英才活动在长沙举行。现场,省委组织部、团省委领导为2023年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项目人文社科、文化创意、创业3个类别共74名入选人员颁发奖杯、证书。
一个半小时连线采访,电话那端语速、语调几乎都保持适中状态,听着很舒服。临近结束,记者忍不住问:“怎么一直如此冷静?”/p>
电话那端是陈自洋,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西式烹调专业学生,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世赛选拔)铜牌获得者。“先用脑袋快速思考,习惯便慢慢养成了。”他答。
工作半年,他的工资几乎都没花
这份工作包吃包住,连水杯和服装都有统一配备,每月3000元的工资,他会给家中爷爷奶奶邮寄回去1000元,其余几乎全部可以存下来。做着端茶、上菜、搞卫生等并不太累的活,加上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刚开始的他对这一切还颇感满意。
学习三年,他的学业与兼职两不误
值得一提的是,3年来,陈自洋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做兼职,暑假则去餐馆打工,为自己挣取生活费。每当有人问他打工累不累、需不需要帮忙,他总是笑着回答:“没事的,我打工不仅能减轻家里的压力,也是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比赛三天,他的表现有点超常发挥
“其实,不论是提前或者现场放题,考验的都是我们选手往日练习扎实程度和临场比赛良好心态。”陈自洋说,“对于前者,大家在参加国赛之前,应该都有一定的比赛经验,并针对本次赛制等作了充分的准备,至于神秘模块等则会参考练习往届内容,同时也会制定突发状况应对措施;对于后者,则有点难像具体比赛内容一样‘卡点把控’了。”
“对于我来说,首次参加国赛,真正‘新鲜’的只有站上领奖台。所以当听到播报员现场念出我的名字,瞬间真有点紧张,因为想到自己要当众站到台上去会尴尬。”面对记者询问获奖心情,电话那边的陈自洋笑着回忆。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被称为“工业大米”。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电容器产业被誉为“信息产业晴雨表”。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益阳从兴办国有电容器企业、培养出一批电容器行业领军人才开始,产业“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
日前,益阳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暨MLCC投产仪式举行。该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致力于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一站式服务,达产后将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MLCC研发生产基地,为益阳在争夺“世界电容器之都”博弈中争取了主动权。
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有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去年年底,中共益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将益阳打造成为“世界电容器之都”。今年5月,益阳市出台《益阳市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现全市电容器产业统筹发展、协同共进。今年10月8日,该市出台《关于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壮大电容器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高成长性企业扩产增效,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截至2022年,益阳市拥有电容器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总产值201.39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国电解电容器35%以上的市场份额。谈及益阳电容器产业优势,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技术专家频繁提到三个关键词——人才、科技、环境。
“人才是我们的最大优势。”龙岭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负责人符蓉介绍,益阳电容器产业有一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有企业走出来勇闯市场的技术人才,他们在电容器行业从计划转向市场化之初就开始精耕细作,如今有的成为资深技术人员,带头突破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有的办厂兴业,带队开疆拓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