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留学人员和留学人员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2日,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相继成立第一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标志着两家实验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实体化运行和全面发展新阶段。副省长秦国文分别出席并讲话。
“之所以会成为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拥趸,自然是被它国际化、高水平、高层次的特色吸引,更亲身体验到其帮助打开或提升的科技、产业和资本视野。”姚理为说,敢想才有机会,敢干才会成功,博士后带“技”创业,于他既是“理”所应当,也是“锂”当作为。
湖区儿女 “理”所应当助环保
然而,长城筑成非一日之功。这位1987年出生于“800里洞庭美如画”的岳阳湖畔青年,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关于洞庭湖的故事,和妈妈一起在湖边洗衣抓虾。可随着渐渐长大,他看到姨家的井水变得浑浊和枯竭,听说姑姑家附近山后钒矿开采多年后出现了“癌症村”……他伤感着、疑惑着、思考着。
湖湘弟子 “锂”当作为促发展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已成为最亮眼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沙2022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规模,实现了100%跨链布局。”姚理为说,这些年来,他深深体会到只有将创新作为一种激情,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中把准时代的脉博、把握产业的需求。
由于此前长期采用“人工拆解—高温熔炼”的工艺技术,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一度陷入污染重、资源回收率低的困境。依靠湘潭大学“再生铅科技创新团队”的不懈努力,这个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如今已经得到解决,行业发展面貌因此焕然一新。
据了解,该团队从2008年起通过与科技企业深度产学研合作,陆续研发出四代技术,助力我国废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实现全过程绿色智能化。在国内铅蓄电池回收行业、再生铅行业中,该团队研发的技术装备应用占比稳步保持在85%以上;放眼世界废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超6成变废为宝装备刻上了该团队的印记。
找准有前景的科研方向
“为了找准一个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方向,我走访了近20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2006年,张俊丰博士毕业后到湘潭大学任教。他通过调研发现,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落后的工艺不仅让行业发展陷入困境,而且从事废旧电池拆解的工人也因长时间接触含铅物质导致铅元素摄入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一定要把人解放出来!”深受触动的张俊丰萌生了这个坚定的念头。考虑到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升级,他决定做废铅蓄电池回收技术研究,统筹处理铅资源全回收和铅污染防治。
“国内电池回收处理行业做的人不多,前景广阔,我想去闯一闯。”张俊丰找到同窗好友曹靖、黄妍,“当时大家刚毕业,都在找未来的研究方向,发现这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相信我们也有能力去做。”符合国家所需,契合行业发展,几个伙伴一拍即合。
然而,国内此前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很长一段时间内,张俊丰等人既要克服科研上的重重困难,也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条路做下去是有希望的,只有守得住寂寞,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张俊丰和伙伴们互相打气,“宁可拖得时间久一点,也不要去做‘短平快’的快餐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