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39

我国推出专门措施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中方愿实施“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中方计划每年为非洲培训500名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万名“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邀请两万名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

——8月24日,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 共创中非美好未来》主旨讲话

人才要闻

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公布 湖南30人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日前结束。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据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每两年增选一次。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此次公布有效候选人583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有效候选人45人。

 

才涌潇湘

  

黄振国 架起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之桥

 

一心学农,一直为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黄振国一直致力于农业经济、农业区划领域相关研究,并不断探寻用科技改变农户生产生活的好路子。

2021年接受委派担任凤凰县科技副县长,他在新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将科技送到凤凰县的田间地头,为该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起一座座通向新科技的桥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一天接着一天干

黄振国切身体会到了疫情给凤凰带来的严重冲击,于是他暗下决心,依靠科技赋能,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并借助凤凰县丰富的文旅资源,做好“农业+”文章。

一技接着一技送

黄振国主攻的是农业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研究,但他深入基层后发现,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对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有迫切的需求,还对新品种、新技术十分渴望。隔行如隔山,面对农业微观层面的技术难题,黄振国致力成为连接凤凰农业与科技专家的桥梁。

一桥接着一桥搭

搭平台,引专家,送科技,注活力。两年来,黄振国从未停歇,给凤凰县的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为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架起了一座座通向新科技的桥梁——

 

 

 

特别报道

深耕育才沃土 广搭建功舞台 株洲市强健技能人才队伍促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

 

制造名城,匠星闪耀。幸福株洲,阔步向前。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一颗璀璨之星,株洲曾创造340余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其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在新近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均榜上有名。

近年来,株洲市深度推进“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深耕工匠培育“沃土”、打造工匠成长“摇篮”、广搭工匠建功“舞台”、营造工匠关爱“生态”,潜心塑造湖南标杆、国家名片、世界品牌,为中国式现代化株洲实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培训+竞赛 催生由工变匠“满园春”

“我给自己的定位不仅是一名工匠,更是一位匠师。”从“修电灯的电工师傅”成长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再到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职业教育大师工作室,“技能培训”4个字深深地影响了吴端华的人生。在他看来,只有“学校+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同时,要改革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和考核方式,在生产一线为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评定,打通高技能人才向上发展通道,让一部分有专长的优秀中职毕业生报考应用性本科大学。

对广大产业工人来说,他们的需求很实在——学历、技能越来越高,腰包越来越鼓,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对此,株洲市积极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依托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建设,助力株洲工匠技能水平与学历提升双丰收。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立足“3+3+2”现代产业体系举办劳动竞赛,不断丰富竞赛内涵、创新竞赛形式、拓宽竞赛领域,推动竞赛领域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拓展,形成了石峰区轨道交通、天元区新能源汽车、芦淞区航空动力、醴陵市陶瓷艺术、荷塘区装配式建筑等各具特色的“一县一区一品牌”劳动和技能竞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