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发表讲话。省领导李殿勋、周海兵,国防科技大学政委傅爱国,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陈晓红、刘少军、姜涛、柏连阳、吴义强、单杨,省政府秘书长瞿海参加。
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2023年省委1号文件”)发布。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些都是自己该做的本分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近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主任设计师李发根趁着忙碌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他奉献了20多年的科研事业,他云淡风轻地用一句话这样概括。
“敢于选择,才能实现超越”
一年后,他却跳出工作“舒适区”,毅然转岗为电机设计师。“当时公司有政策,需要几个能吃苦的年轻人,我刚好是电机专业,就报名了。”回忆当时的心情,李发根说既紧张又兴奋。
“有什么困难就克服什么困难”
“做就对了!有什么困难就克服什么困难。”抱着这样的信念,李发根一头扎进图纸里。2年的时间里,他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画了多少张图纸。
“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
“功劳是团队的,不能全记在我一个人身上。”在记者采访之际,李发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团队的成员。对于每一位成员的脾气、特点,他都熟记于心。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25年来,李发根扎根岗位默默耕耘,他早已把自己融进了强劲的动力引擎当中,化作那一个个亲密的零部件、一颗颗坚硬的钢钉,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资兴市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2012年下岗工人、生态移民等面临再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超过14万。当年3月,该市出台“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使新增劳动力掌握1至2项就业技能,让已从业者创业技能不断提升,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截至2022年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已累计培训9万余人次,农村家庭参训率达80%,全市技能型劳动力占比由10年前的不足10%上升至60%以上,提高50多个百分点。
让培训更持久、广泛地惠及劳动者
年过40的陈霞没有想到,自己从学校毕业21年后还能有机会重返课堂,在一年半内两度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育婴师初级证书,月收入从1800余元增加到近4000元。
陈霞所在的高坡村是移民安置村,过去其一家四口的开销主要依靠丈夫在外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家庭开支增加,她也想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但苦于没有手艺,始终找不到合适的门路。
2009年,曾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的资兴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迫在眉睫。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小周介绍,2012年,全市就业人数高达20余万,其中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不足10%,全市8成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应运而生。通过整合人社、农业等15个有培训任务部门的项目和经费,实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审批、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政策、统一跟踪管理。同时,加大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整合力度,每年确保投入约5000万元用于培训。“对于培训内容相关、主体重叠、时间相近的计划,我们通过协调予以整合,确保将资源用在刀刃上。”黄小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