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技部组织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赛区的100家企业在此争夺年度最高奖项。湖南省推荐的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高分子材料己内酯单体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斩获成长组一等奖;长沙升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大数据中心高速光模块热沉材料的应用”项目斩获成长组三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希望同志们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再立新功。
——202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警察致以节日祝贺和慰问
湖南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促使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在湘电集团工作近40年,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普通钳工,择一业又不囿一业,成为一线科技创新的代表人物,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GF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收入囊中。日前,早已硕果累累的他,又荣获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荣膺“工人院士”称号。
潜心钻研 炼就实至名归的“工人发明家”
虽然进厂从事的是最普通的钳工岗位工作,但徐仲维却没打算就此得过且过混日子。他把勤学苦练当成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常年坚守在生产一线,钻研新技术、攻克新难点慢慢成了他的“最大的爱好”。
截至目前,徐仲维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解决了诸多从研制到制造及总装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先后获得9项专利,其中1项获得国际纽伦堡银奖及全国第19届发明展览会铜奖,共计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200余项,节约资金7000余万元。
传道授业 成就无私奉献的“匠心工程师”
“打螺丝”如今是网络上不少人对进工厂从事基础工作的调侃。但在徐仲维眼里,技术工人除了攻坚克难能有成就感,即使是如何更好地真正拧螺丝、上螺丝等,也是值得思考和有技术含量的。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既要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更要从更深的知识面的积累、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把握,做好每一个项目。”徐仲维说,“做就把事情做好,做到更完美。做到极致是一个目标,什么事情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一定要朝着自己想做的事做下去。”
上百家科研院所、学校、医院,60余家国有企业,60余家上市公司,180余家产业龙头企业组团亮相,有针对性地邀约高校毕业生、博士人才参与对接洽谈,线上线下同步视频直播……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要求,大力引进一批中高级产业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优秀高校毕业生等急需紧缺人才,1月6日,“智汇潇湘”湖南省2023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全国巡回宣讲洽谈会在长沙启动,展示出新时代湖南呼唤人才、渴求人才、成就人才的满满诚意。
美好蓝图业已绘就 “湘”约人才需求强烈、诚意满满
启动仪式上,省人社厅发布了《2023年湖南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目录》。省工信厅、省科技厅和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全省产业发展状况、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和国有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记者了解到,该《目录》广泛征集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湖南重点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仅突出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突出了服务人才高质量就业的要求。
“大学生来湖南,就业有机会、创业有支持、生活有保障、购房有补贴。”启动仪式上,省委组织部在宣讲湖南引才优势和人才政策时介绍,近期出台的《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管理办法》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等7个类别引进人才,最高给予个人100万元、团队500万元资助。对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量身定制支持措施。对湘江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引进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对人才创新创业给予全链条金融服务。
近年来,湖南已形成3个世界级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将加力提振工业经济、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升级建设“3+3+2”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以“四大实验室”为牵引,着力构建各类创新平台协同发展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立起以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为龙头,1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主体,总数达1600多个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