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湖南科技创新非凡十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记者获悉,这十年,湖南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三尖”创新人才集聚成势,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给“中国好人”、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
直到进行采访,陈志明用三两句形象描述,就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了他所研究的东西,也让完全不在“频道”的记者突然就对“胞吞胞吐”活动产生了强烈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作为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的陈志明,似乎就恰好具有这样一种激发人们兴趣的魔力!
通过研究胞吞胞吐,帮助理解一些疾病的发生
陈志明表示,通过研究胞吞胞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疾病的发生,“甚至开发一些小分子药物来调控这个过程,让它快一点、慢一点,或者让它更可控一点,使其缓解或是逆转疾病”。
“爱拼才会赢”是根植在他骨髓里的精神支撑
每次转换跑道,就是再换一个新的领域,而在每一个领域,陈志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的艰难我们很难想象!但当记者在陈志明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均看到挂着“爱拼才会赢”同样字幅时,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力量。
未来,结合临床从胞吞、调控角度给疾病诊疗提供新角度和方案
谈及为什么会回国,又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湖南做科研?陈志明坦承,在2020年思考去留的时候,自己也曾犹豫过。“因为毕竟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美国做生物学研究,可能相比回国,在美国继续科研会更顺利点。”
但最终决定回国,陈志明表示,是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认真思考后,尤其是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各领域的科技大封锁,他清楚认识到,中国科技要继续往上突破和发展,还有太多卡脖子的问题。“我回来,可能我一个人力量不够大,但,如果众人拾柴呢?”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今时今日之中国,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是文学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的使命所系,也是文学走向高质量的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文学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指导创作,自觉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情描绘三湘大地的喜人变化与湖湘人民的奋斗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近年来,湖南作协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努力营造文学人才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广大文学创作者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讲述“湘”味浓厚的湖南故事,奋力谱写新湖南的文学华章。
摸清人才“家底” 合理搭建文学人才梯队
为进一步摸清文学人才“家底”,湖南作协此前开展了文学人才专题调研,对全省作家队伍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通过人才发现、培训、扶持、奖励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人才措施,助推我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毛泽东文学院人才大本营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培养作家。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在毛泽东文学院开班以来,至今已经举办20期,共有1120余人次参加培训,组织340场、1360余学时专题讲座,举办40余次社会实践、座谈交流和作品研讨会。此外,还举办了新锐作家班及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网络文学、生态文学等多个短期专题班,培训达300余人次。谢宗玉、马笑泉、沈念、周静、郑小驴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崭露头角,从这里走向全国,逐渐成长为文坛中坚力量。
同时,把文学班办到鲁迅文学院,激励作家勇攀文学高峰。鲁迅文学院是无数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向往的文学殿堂,湖南作家丁玲曾是创办该院的首倡者。近年来,湖南作协在选送180余名优秀中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该院合作办班。今年7月,继合办湖南诗歌创作培训班之后,湖南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也落户鲁迅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