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83

湘江实验室在长沙揭牌

7月10日,湘江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长沙高新区北斗产业园举行。副省长陈飞,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共同为实验室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卢锡城等35名两院院士出席仪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22年7月8日,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

人才要闻

院士专家长沙共论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7月13日在长沙举行,多名院士专家参加。创新方法是人们通过研究有关创造发明的心理过程,是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出的有效理论、方法、工具的总称,也是提高再创新能力与创新成功率的利器。

 

才涌潇湘

  

女博士的“硬核科技梦”

 

的确,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部门里男性员工占了80%以上,这让我们几乎把“程序员”和“男性程序员”之间画上了等号。但在长沙高新区,有这样一名“程序媛”,博士学成归国,以6台电脑1台投影仪刻画着属于自己的“硬核科技梦”。而如今,这一场梦,已成为现实。

 

牵手麓谷 创业发展感觉“都挺好”

为何选择“牵手”麓谷?面对记者的疑惑,邓意麒与记者分享了一件往事。“当年,刚刚迈出校门的我对于国内的产业政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那时,是长沙中电软件园的负责人主动联系了我们,热情邀请我们入驻。”

对于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好环境,她更是感动不已。“我从未后悔过当时选择归国创业。回国以来,我真真切切感受着祖国的高速发展,也为时代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到长沙高新区创业的这些年里,我感受到的政府的办事效率之高和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支持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回首往事、展望发展,邓意麒信心满满。

攻坚克难 为科技发展贡献“中国芯”

邓意麒答:“在国外,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旁观者,但回到国内,我们可以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和见证者。用自己的所学来建设家乡,当代青年责无旁贷。事实证明,家乡优良的创业土壤和环境,以及家乡人民对海归人才的关心关爱,让我们团队都倍感温暖。”

回顾创业之初,一切已恍如隔日。“我们公司的主题颜色是蓝色,我希望公司的发展能够像大海一样,静默成长的同时又能海纳百川,能够像蓝天一样,无边无际的同时又可以奋发向上。”邓意麒说,“我们还是希望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属于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中国芯’,因为我们认为这才是需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国之重器’,也将会是永恒的风口。”

 

 

特别报道

“绿色”之爱 深深相“链”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光探源

 

盛夏时节,前往位于长沙城东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穿过阴翳间道,习习凉风拂面,间或送来一抹色彩艳丽的野花。

科学树木,厚德育人。此刻,每一位接受采访的省林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人员,宛如透过层层绿叶缝隙洒下来的阳光,在记者的脑海里温暖地摇曳生辉。

“科研双星”闪耀湘油林

均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均从大学毕业便扎根省林科院,均为博士生导师,均在木本油料领域领衔国家级平台科研工作并硕果累累……说省林科院党委书记李昌珠、副院长陈永忠是该院“科研双星”不为过。

李昌珠说,他最开心的是和团队一直方向不变、目标不变,聚焦油茶(食用油)、油桐(工业用油)、山苍子(芳香用油)等木本油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形成了油料品质特征和预处理、油料生物炼制、油脂定向催化转化研究方向,建立了油脂产品质量检测室、油脂转化实验室、工艺技术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平台。2014年,凭借“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李昌珠从北京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永忠则十分推崇油茶,虽生长在干旱瘠薄的山地上,却“抱子怀胎”——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不仅花开得美,结出的油茶果更能榨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提到油茶,被人喻为“油茶博士”的他,眼神里总是充满希望的光。其三十多年如一日,带领油茶全产业链创新团队选育和推广“湘林油茶”良种超过500万亩,引领和支撑全省油茶千亿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09年,陈永忠主持完成的“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和示范”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双星”闪耀,会产生“一山不容二虎”的矛盾吗?对此,李昌珠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这有点把现代科研人员说狭隘了。何况占全省70%国土面积的湘山,哪里会容不下二虎,大山里‘食物’资源极大丰富,20只、200只都不在话下。”

据了解,省林科院目前有本科以上学历204人,正高职称达35人。其中,李昌珠团队主攻木本油料加工利用,陈永忠团队主攻油茶育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