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70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和原始创新高地

近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其是指导长株潭都市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才要闻

湖南吹响劳动竞赛号角 倡导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社会风尚

湖南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日前在长沙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全省劳动竞赛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阶段劳动竞赛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全省各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广大职工参加劳动竞赛的积极性,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副省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陈飞主持会议并讲话。

 

才涌潇湘

  

木本油料资源利用拓荒者李昌珠 树大根深 静极复动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为科技创新指明的“四个面向”,李昌珠时不时向前来采访的本报记者进行引用和阐述。

 

“冷风”吹 仰望星空牢牢锁定两个目标

“人多地少是湖南的基本省情,在保证粮食生产耕地前提下,占70%国土面积的丘陵、山地应该大有作为。”李昌珠说,“事实上,如果在丘陵和山地种植良种油茶、油桐,可产油30~50公斤每亩,这样能给农民增加看得见的收益。”

“国奖”来 再过20年必能成为大产业

李昌珠自豪地说,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对于科研人员尤其如此。他最开心的是,这样一干数十年,他和团队一直是方向不变、目标不变、队伍不散,他们的林业科研创新乃至创业终于渐渐走上正轨。

“双碳”起 在最好的时代“站”着奋斗

又是多年过去,李昌珠告诉记者,此时期他们的木本油料利用技术已从简单“加工利用”升级成为“生物炼制”,其体系为物理、化学、生物工艺技术协同催化转化油料生物质。

李昌珠很推崇他的道县老乡、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随口就向记者道来:“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他说人类认识大自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木本油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更是如此。如今绿色发展、双碳目标等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木本油料迎来最好的时代,离其科研爆发与产业厚积薄发的日子不远了。

 

 

特别报道

6年培养超3万名工匠这家“教育型企业”用创新破解“用工荒”

技术工人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让普工成为技工,如何更好地留住技工人才,是社会各界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招工难”曾让不少制造企业“压力山大”。位于长沙市雨花经开区的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对此却并不担忧——该公司平时除了做主业模具,还通过开展技工培训破解“技工荒”。6年多来,先后有3万多名“工匠”从这里走出,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制造企业在升级

模具属于非标性制造业,对工人的经验要求很高。长期以来,我省模具产业基础薄弱,本土技工甚少。面对现实困境,晓光模具下定决心自主培养技工。

2016年,晓光工匠学院诞生。在试图解决自身招工难题的过程中,学院意识到制造业招工环节存在的问题:由于理论与实践脱钩,不少学生进入工厂后难上手;加上车间干活累、社会认同感低,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久而久之,“技工荒”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如果把制造业人才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技术专家和技能工人就是塔的两端:技术专家在塔尖,决定了塔的高度;技术工人是基石,决定着塔身是否稳定。”晓光模具副总经理、晓光工匠学院院长杜俊鸿坦言。

成立至今,晓光工匠学院逐渐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即面向职业院校,提供教师顶岗培训和学生见习、实习培训;面向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提升与管理类培训;聚焦产业工人职业精神塑造与工匠精神传承,提供产业思政教育与研学课程。有了这套体系支撑,晓光模具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发展转变。截至目前,来学院见习、实习的学员超过3万名,超过3000人参加企业职工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