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副省长陈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周义祥主持会议,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作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1月15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岳麓山“智能+”高端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会上,省科协为联盟进行授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联盟第一任主席王耀南为顾问代表颁发聘书,与第一届联盟单位代表单位签约。
提起姚理为,凡是和他共事过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长期专注于水污染防治与固废资源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带领团队研发的“重金属(铬)捕捉剂的开发和应用”,于2021年底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组别金奖。
深入钻研自主创新
公司本想通过技术引进解决“卡脖子”的难题,但市场现有技术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于是,他毅然接下制革废水处理科研任务,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他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与一批有技术、有干劲的年轻人组建了一支科技创新先锋队,致力于新项目的应用与研发。
为了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姚理为团队怀着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满腔热情,深入研究专业技术技能,面对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通过调研分析,查找资料,反复琢磨推敲,最终啃下创新路上的这块“硬骨头”。
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一片绿洲,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厚沃土。”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姚理为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他说湖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很大,为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
回想起这些年每天枯燥的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姚理为得出感悟:“科研不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更要有胸怀祖国、肩负使命的人生境界。”
农历春节前夕,湖南进入“两会时间”。1月16日-19日,湖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召开。记者留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以期许之心育才、以宽容之心用才、以开放之心引才”,“匠心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圆梦三湘”。
2021年,全省上下积极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进一步完善引进和留住人才激励政策开展走访调研,让人才尽出“库”,智慧尽出“囊”。两会期间,不少参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怀揣使命,围绕全省人才工作议题建言发声。
省人大代表李艳忠: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提供基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最新修订的《工会法》增加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相关规定,都集中体现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多方面原因,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劳动者供求矛盾近年来较为突出。”省人大代表李艳忠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和高技能劳动者的领军作用。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如高技能劳动者总量较少、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不高、发展空间受限、岗位待遇吸引力不足、人才留不住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才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李艳忠建议,要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支撑,纳入相关发展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协调组织机构、出台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强统筹谋划、机制建设、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督导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