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张庆伟,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朱国贤出席并讲话,副省长何报翔主持。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2021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
汽车工业的见证人: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
跟很多同时代的男孩一样,成艾国小时候对难得一见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说汽车了,那时候摸一把拖拉机都能兴奋好几天。”一份热爱在他心里扎了根。
青年人才的领路人: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
“近几年汽车产业研发企业密集,适应汽车工业新形势发展的研发人员缺乏是行业共性问题。”成艾国说,长沙人才政策对企业吸引青年人才的作用十分明显。
细分领域的开拓人:建立起强大的研发团队
“研发是我们的长项,但项目建设确实是个短板。得益于长沙市和长沙高新区行政审批等部门站在企业角度,为我们理清思路、铺排进度,项目建设少走了弯路。”成艾国说,长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极大地促成了项目早日投产,帮企业赚回了真金白银。
今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
当蓝图照进现实,湖南步稳而蹄疾。长期以来,湖湘大地兼收并蓄,不断涵养磅礴生命气象,聚纳了一股股人才“活水”,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架起“四梁八柱”。12月9日—11日,“智汇潇湘”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在株洲举行。本次峰会以产才融合发展为“同心圆”,展示了湖南才以业聚、业以才兴的蓬勃力量,一场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高地的阔论余音回绕。
产业“磁场”聚人才 促成“从学生到学者”的蜕变
峰会上,海外博士后蒋卓明把回国就业的目光投向了湖南,用他的话说是因“工程机械制造发展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发展看湖南”。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湖南聚集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铁建以及山河智能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已成为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其中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更是“湖南智造”“湖南创造”的代名词。
凭风借力开大船,蓄势扬帆破浪行。作为集聚、培养和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是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蒋卓明这次相中的就是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告诉记者,有罗安和王耀南两位院士领军护航,并云集了一大批电气工程专业国内外顶尖专家,将成为他扎根行业精耕细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