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湖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七场——民政人社专场。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黎石秋介绍我省人社工作有关情况,就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答记者问。
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2020年3月2日在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讲话
7月13日上午,“长沙银行杯”2021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在长沙正式启动,入围半决赛的453个参赛项目将在相继举行的5场产业半决赛中角逐总决赛“入场券”。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鲁先华出席启动仪式。
历时十多年,她带领团队完成对马王堆汉墓漆木竹器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抢救性地记录和保存千余件漆器文物的全部原始资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漆器研究的“填补空白之作”和“纪念碑式的作品”。
与时间赛跑、与酷暑斗志
作为倾心于漆木器研究的湘博人,聂菲与湖南省博物馆的缘分始于十几岁。“我从小就关注美而有形的东西,对漆器也很感兴趣。”聂菲说,自幼习画为其后来从事文物鉴赏与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隐到显的楚汉漆木器
2008年,聂菲主持国家社会科会基金项目《马王堆汉墓漆器整理与研究》,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进行科学整理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为集资料整理、科学检测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透物见人是文物研究的真义
聂菲认为,通过对楚汉漆器的科学检测分析获得宝贵数据,为文博单位现存古代漆器文物修复与保护,以及制定合理的修复计划和保存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也是《马王堆汉墓漆器整理与研究》项目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从17岁到花甲之年,聂菲将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湖南省博物馆。如今,馆内随处可见她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守护楚汉文明,致力漆器研究,聂菲用40年倾心专注一件事,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楚汉漆器在时间的浸润下愈发光彩熠熠。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汤洪波成为首位飞向太空的湘潭籍航天员。与此同时,由湘潭大学完成工业设计任务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航天医学实验机柜也亮相太空,全力保障航天员们的工作和生活。
将时针往回拨动,多个“中国第一”都曾在湘潭诞生:中国第一台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套船用电力推进设备。华菱线缆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多年,湘电风能创造了99.65%的风场可利用率,崇德科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泵轴承技术和生产工艺打破国际封锁……这些“国之重器”的诞生,让“湘潭智造”声名鹊起。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当年在诗词中抒发的宏愿,正通过他的家乡源源不断制造的利器实现。这座昔日的伟人故里,如今科创人才纷纷聚集,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上天入海 “湘潭力量”勇担重任
6月17日上午,长征二号F火箭顺利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距离发射中心2500余公里外的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是航天员汤洪波的家乡,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画面,村民们鼓掌欢呼,一片沸腾。
大国工程关乎国家富强,国之重器关乎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平台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定位,湘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并通过实施“一六二”工程、打造“四区一地”、出台《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国家一个个超级工程贡献“湘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