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条例》的制定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关于《条例》在人才工作方面主要提出了哪些要求,该负责人表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条例》第五章围绕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人才队伍建设涉及的领导体制、制度机制、服务环境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6月4日上午,湖南省科协召开传达学习贯彻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会议。省科协设主会场,各所属学会、各市州科协、各县市区科协、省科技馆、湖南科技报刊有限责任公司、省展览馆设分会场,共3000余人次参与网络会议直播。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以下100多人中有40多人先后从教;跨过而立之年,他回到长沙走上讲台,为电视湘军输送大量人才;在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教师岗位退休后,他没有享受安逸,而是选择年轻时痴迷的文博领域发挥余热,开启“长沙地表最强文博志愿者”的第二人生。
“非著名文博爱好者”
影视编导专家是今年78岁的易复刚广为人知的重要身份,但他同时也是一位遍访名山大川、看遍文博宝藏的“非著名文博爱好者”。至70岁时,他已经走遍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到过5大洲24个国家。
长沙城的“讲解明星”
2003年,60岁的易复刚办理了退休手续,离开讲台的日子里,他总觉得浑身不自在。有一天,身边好友告诉易复刚,湖南省博物馆正在招募志愿者,这个岗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劝他报名去试一试。
走向社会的“易式课堂”
从课堂到博物馆,易复刚讲了半辈子的课。近年来,他长期致力于将课堂泛化为面向全社会的文化传播,把“文博志愿”变成“文化志愿”,随时准备、随时分享,让“易式课堂”在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开讲。
易复刚坦言:“我是一位执著的教书匠,很享受教书的乐趣。”退休后的他不仅没有放弃影视专业课程教学,更投身于历史、地理、常识等知识普及。从2012年6月开始,易复刚每周都在湖南省图书馆“百姓课堂”主讲文史百科,常常座无虚席。
在长沙,有这样一所学校近年来格外引人注意。它是社会药房健康顾问(非临床药师)的“黄埔军校”,也是中职生的“魔法成长营”;每年有1000多名毕业生从这里奔赴全国各地,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作为长沙市11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学校,它于2020年被认定为长沙市首批产教融合基地,连续多年在长沙市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评估中获评“优秀学校”。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8%、高考班学生对口升学率达100%、先后斩获“全国特色创新名校”“全国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这是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年取得的办学成绩单。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湖南诺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这种与生俱来的校企融合“基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教融合 高端就业与高考升学两不误
“来了,你就是人才!”走在校园中,这句标语明确阐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不管他们原来的基础怎样,在老师眼里都是可以成才的。”该校校长贺树华表示,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愿意用独到的人才训练模式,激发大家奋发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这里,我每天都好幸福。”1923班的文灿钰坦言,中考那年,她的分数已经可以就读普通高中,但自己从小就对中药学感兴趣,在初步了解完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背景后,她毅然来到这里为自己圆梦。“与其在普通高中和其他人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还不如提前掌握一门自己喜欢的技能,而且只有对专业感兴趣,才能让自己学得更好。”
据了解,目前全国医药零售行业迅猛发展,社会药房遍布社区、乡村,药房连锁率达60%以上,人才紧缺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已成为制约各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近10年来,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入探索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已形成了校企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直接决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会随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