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上,张继平、卜宪群、吴晨、王翀、李培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层次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代表发了言,并就完善特贴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支持、推动国际交流等提出建议。
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5月8日,湖南省药品监管局为50位获得首次非临床单位药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正高和副高职称的专技人员颁发职称证书,并举办了首次非临床单位药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座谈会。
“五无先生”办教育
既不是“蓝海”,也不是“红海”,对于无资金、无场地、无生源、无教师、无教材的周龙来说,创办一所专门学校更可说是“死海”,甚至还因此被人戏称“‘五无先生’办教育”。
笑中带泪“护”犊子
“创办民办专门学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也有过困惑、彷徨。”周龙此言不虚。办学5年后,春雷才终于拿到官方的办学许可证。但也是这一年,他最初的两名合伙人却因承受不住其中的压力选择了中途退出。
穷达不堕济“专校”
周龙在学生与家长身上耗费的心血,全国人大代表、春雷学校名誉校长杨莉都看在眼里。深受感动的她近年先后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规范专门学校管理”“优化专门学校课程体系”等建议,并被采纳和写进了2019年中办国办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谈及未来,周龙豪情满怀,说:“守护好每一个困惑孩子,当好法治麦田的守望者是我终身不渝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近年来,我省高校思政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摸索出一条特色鲜明、针对性强、有感染力的“湘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路径。
2019年1月,湖南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今年1月,湖南举办“为时代育新人 ‘三全育人’高端论坛”,期间发布的《“三全育人”湖南共识》标志着我省高校思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项目驱动 巧力撬动全员育人大格局
早在2009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即在省、校两个层面广泛立项,内容包括思政研究、日常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心理咨询室建设等,并定期根据工作重点难点调整方向。有了项目这根“小杠杆”,撬动“三全育人”“大地球”便有了支点。10年来,全省财政共投入经费1.26亿元,立项建设省级项目4223项,带动立项建设校级项目1万余项,有力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虚功实做。
自2019年起,湖南将该工程整体升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目前已投入“双一流”思政专项经费5600万元,培育建设23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40个试点院(系);遴选立项309个“十大育人”思政工作精品项目、373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100项骨干队伍建设项目、193项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9个创新发展中心、5个培训研修中心;还争取省委宣传部连续16年单列计划给省委教育工委每年设立30项省社科基金课题(高校思政专项)。
“之前一个项目都没有。”1987年大学毕业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金学曾长期担任辅导员,并于2015年获评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但因为课题较少,2003年就已获评副高职称的他始终无法申报正高职称。从2013年开始,张金学连续成功申报6个项目,再加上学校的“双线晋升”政策,2019年,他终于评上了教授职称。
如今,包括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在内,人人都可以拿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鲁良深有感触地说:“原来一有事是老师找辅导员,现在是‘我要找我的学生’,大家都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