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2

加大人才联合培养力度 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4月1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在长沙会见了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一行。许达哲说,近年来,湖南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作用,持续抓好研发投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着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

——2021年3月16日,习近平《求是》杂志撰文《努力成为国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才要闻

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宣讲服务活动启动

近日,省科技厅智力引进处、人事处、省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协作中心联合开展了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与省自科系列职称政策第一轮网络宣讲,以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更好服务全省科技创新人才。

 

才涌潇湘

  

"醉"美农民工张兴乐 鬼在哪?

“鬼”里有神奇,“鬼”里有乾坤。湘西酒鬼酒股份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酒体设计室品尝员张兴乐,一位从泥土里、从部队里、从酿酒车间、从制曲车间等一路走来的国家一级品酒师、全国优秀农民工,他到底“鬼”在哪儿呢?

 

整日蒸汽氤氲的酿酒车间里,清一色光着膀子的男人,一铲一挥地重复着相同铲酒糟的动作……与张兴乐一同历经层层选拔的100多名酿酒工,很多人由于忍受不了如此简单重复且似乎看不到头的工作,不到一年就跑了。

2013年初,张兴乐刚上任制曲车间工艺管理员不久,一个酒曲“窝水”问题摆在了他面前。常规做法是直接换曲模,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很可能继续陷入酸败的死循环。那些日子,每天从早上6点至晚上8点,对所有制曲环节,张兴乐都紧盯着、记录着、分析着……

“我会酿酒,会制曲,但酒到底好喝还是不好喝自己判断不了啊!”张兴乐告诉记者,这次他当的是酒体设计学徒,学白酒生产最核心、最顶尖的技术,而会品酒则是它的基础。可惜,面对这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变化万千的白酒味道,他对其没有任何经验、技术积累,甚至都不像一般湘西男人至少对苞谷烧熟悉,他之前几乎是滴酒不沾的。

酒是陈的香,这说明白酒有自己动态的变化规律。作为酒鬼酒品酒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将公司储存的所有陈酿每年开坛,重新品尝、定级,这也是“标准样”的酒体设计内容。

 

特别报道

不惧“卡脖子” 闯出“新路子” 引进人才推动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要有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2018年至2020年,株洲市共引进科技创新人才942人,其中59人入选省科技创新人才,连续3年入选人数排名全省第二。在人才红利加持下,全市人才活力尽情迸发,在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政策聚才 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随着“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湖南省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等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湖湘大地上迎来了八方英才。

承接人才政策红利,株洲先行一步。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新政30条”,在人才引进、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成果转化、流动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向用人主体放权和为人才松绑。一方面,设立新引进顶尖人才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引进人才最高奖500万元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发放等19个配套办法,形成了具有株洲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从2018年开始,株洲市持续开展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攻坚行动,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株创业。近年来,该市举办或承办“中国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人才峰会”、博士潇湘名企行、创新创业大赛、院士专家株洲行等重要活动30多场,先后有40多名院士、70多位知名专家、230多位博士前来考察指导和学术交流。统筹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营活动,吸引3500多名大学生参加。开展“名企名校双选会”12场次,吸引1100多人选择株洲。

相关负责人介绍,株洲市今年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中国动力谷人才行动”的部署要求,加快健全人才发展及服务的体制机制。紧扣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开展人事人才服务专项行动,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