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来到中南大学,调研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副省长朱忠明,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校长田红旗,省政府秘书长王群参加调研。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2021年3月16日,习近平《求是》杂志撰文《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针对人社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3月16日,人社部劳动关系司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进行答问。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受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吸引青年人从事技术工人工作面临一些困难。《指引》坚持职业发展设计与薪酬分配相配套,实行岗位成长和职级通道并行设置、互相衔接,结合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全职业周期的成长通道操作建议。
看到家乡的贫困和落后,欧阳瑶力毅然舍弃城里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经过艰难的努力,如今终于干出了名堂。“敢想、敢干、善于钻研”,这是乡亲们对这位80后女子普遍评价,也是许多人对她创业项目的肯定。
心疼乡亲 决心回乡创业
3个月后,欧阳瑶力做了一个身边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她辞掉了在深圳的工作,回到老家柏家坪镇,开始种植中药材,并于2015年创办了湖南省康德佳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当上了“新农民”。
凝聚智慧 技术助力发展
“可那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支持,我们种植的白芨成活率不足50%,损失了不少。”欧阳瑶力说,为了选好品种、学好技术,她开始到多地考察学习各种试验及经营模式,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业内人。
“互联网+” 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自己要走对路,还要带领乡亲们走好路。2017年,欧阳瑶力创新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通过互联网搭建了名贵中药材电商销售平台,利用电商、微商帮助农户将中药材销往了全国各地。
激励带动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乡
“农村彻底变了个样:村子富了,也美了,年轻人回来的也越来越多。”柏家坪镇可亭村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近5年来,该村有50多名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不少人成了带动地方发展的“小老板”。
一头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地方特产,另一头是发达都市、富裕人群、消费市场……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根网线起到的串联作用已愈发不可小觑。
近年来,江永县积极打造“特色产品、质量保障、供应链条、基础设施、终端服务”五大体系,大力培育“村级信息员、专业销售员、网络宣传员、产品开发员”四支队伍,精准对接“大市场、大企业、大客户”三大主体,实现消费扶贫大作为。电商、爱心、品质、物流、人才“五张网”,有效解决了全县特色农产品“产销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13322户51401人达到脱贫标准。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江永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以直播流量打造网红产品,以网红产品擦亮江永特色,依靠广大电商从业者的努力,这幅瑶山脱贫画卷成了一份“让群众满意”“让社会认可”的时代答卷。
直播带货 土特产品销万家
眼下正是草长莺飞、果蔬飘香的季节,江永县漫山遍野的沃柑、砂糖橘等优质水果陆续成熟上市。电商主播们奔波在果林间,通过直播带货帮助贫困户销售鲜果。
“我们瑶山有很多特产,比如沃柑、夏橙、香芋等。这里产出的富硒农产品都用农家肥,不打甜蜜素,口感很好……”在江永县潇浦镇古宅新村电商扶贫创业孵化中心,“新农人”何镇文通过直播镜头向消费者逐一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从脱贫户手中收来的产品,将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4年前,何镇文在江永县电商办的帮扶下做起了农村电商,通过直播带货每年可销售本地农产品40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与本村及周边村庄的1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农产品长期购销协议。“我们出售的都是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通过电商销售脱贫致富了。”说到电商直播的“战果”,何镇文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