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交流。李克强首先向在华外国专家和所有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感怀于心。
希望大家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战略性、宏观性研究,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更多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2021年2月1日,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引培机制,湖南从2021 年起实施“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根据日前印发的《关于开展“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申报工作通知》,我省针对国家级专家服务示范团、湘西特聘专家支持计划和博士后下乡服务行动等子项目,已启动申报工作。
2009年回乡创业,从成立顺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到裕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她的猪场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通过产业委托帮扶了417户595名贫困户、残疾人和边缘户,带动100多人就业、1000多农户发展种养产业。
“钉”在猪场成“白领”
岑成林,何婷婷的老公,他们同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并于某大型猪场一起因工作而结缘。“大学刚毕业,大部分同学都忍受不了当时猪舍脏臭累环境纷纷转行,可她却是即使清理猪屎、猪尿也都干得相当欢。”岑成林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专业女生本来就稀罕,能在猪场一线坚持下来的更是少上加少。
“睡”在猪场成“创客”
值得一提的是,何婷婷经过多年实践,还探索形成了猪-沼-果蔬(巨菌草)-鱼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鱼类养殖、水果种植、农家乐经营等都被包含其中。她的生态猪场综合效益凸显,抗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不断加强。
“宠”在猪场成“团宠”
“还是女企协用心,让我在这忙碌的一天心里暖暖的。”何婷婷感慨。其实,何婷婷治下的猪猪们,也是相当感慨这位“女猪倌”对它们真的太用心了,用在这儿工作的建档立卡户邓阿姨的话说就是“简直把猪宠成了胖娃娃”。
这一份“兼济”之心,何婷婷的乡亲们感受得到。多年来,她对自己的养猪技术毫无保留,对于贫困户都是提供疫苗注射齐全、健壮率100%的优质猪苗,甚至去到猪栏里,拿起扫把教授训练小猪的“吃食、排便、睡觉”三点定位。
清晨6时的长沙街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专家团教授们乘车出发,只为准时赶到醴陵坐诊。自2016年下半年起,醴陵市创新开展“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引进域外专家来基层服务并一直延续至今。截至目前,该项活动共惠及7.6万余人,直接为群众减少医疗费用3200万元。
“组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近年来,醴陵市以科技服务“大体系”打开民生实事“小切口”,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近2年,醴陵引进柔性人才2434人,其中科技专家服务团近500人。专家们跋山涉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医疗救助,将汗水洒向基层角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领域分团 专家下沉基层“为初心”
2020年5月初,醴陵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时了解到,基层企业需要更多一线专家助力。为此,该市第一时间搭建柔性人才共享平台,发布柔性人才需求目录128人,与7个省级学会组织签订服务协议,引进一批贴合醴陵实际需求的科技人才,服务全市172家企事业单位,将产业、资源、服务带去农村,带向基层。
“科技服务要以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既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更要服务民生基本需求,让科技服务范围更广、惠及群众更多,引导更多科技服务资源下沉。”醴陵市副市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唐宁说道。
如何让来基层的专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醴陵市对此采取“领域分团”方式,实现“人才共享”。通过综合考虑专家意愿、专业方向、用人单位需求等因素,精准对接民生与产业发展,在工业、农业、医卫、教育、文化5个领域分别成立专家服务团,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下沉基层、普惠群众。
“4年多以前,我们第一次做腮腺全切+面神经解剖术,经教授指导找到面神经时,大家都兴奋不已。如今我们已经能单独做这项手术了,如果没有‘湘雅乡情’专家教授们的指导,我们的专业技能不可能这么快提升。”醴陵市中医院医生雷小青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