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7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求是》杂志撰文《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人才要闻

南湖红船畔 53名湖南人才工作者“充电”再出发

红船劈波行,乘船再出发。12月8日,湖南省人才工作者专题研修班的课堂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53名来自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省各市州、部分县市区及国家级园区的人才工作者,通过实地体验“红船行程”,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的“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正是新时代广大人才工作者宝贵的“精神之钙”。

 

才涌潇湘

  

从舞蹈演员变身“龙虾姐姐” “湖湘青年英才”张丞俊如不简单


“越是没有人相信,就越要做得更好。”多年过去,学跳舞的兰州妹子张丞俊如,凭着那一只只外壳坚硬、肉质鲜嫩的小龙虾,竟让做洞庭之滨的农民成为了“有吸引力”的职业。而她自己也于2020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湖南省创业类“湖湘青年英才”。

舞蹈演员要跨界 洞庭之滨“虾来了”

在华容县东湾湖岸边,张丞俊如换上她的“专业装备”——长筒靴,瞬间化身“养虾女”。来到广袤的稻田里,她边查看龙虾生长状况,边与身边技术人员交流,还不忘通过手机直播把龙虾养殖情况实时分享给网友。

带着村民一起干 更希望把年轻人“带回来”

必须整合资源和经验,走品牌化经营路线。2016年,张丞俊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帮助农民就业的方式,吸收300多户农户加入自己合伙的稻田养虾合作社。

开创直播新天地 让龙虾品牌“传出去”

“我们养殖的小龙虾完全符合《水产无公害产品养殖标准》,绿色生产,肉质细腻,是小龙虾中的上等品。”张丞俊如自信地介绍,秉承天然、健康、绿色养殖的理念,她一直致力于将小龙虾打造成华容名优特产品品牌。

通过网络直播将龙虾养殖进行更直观的呈现,也让传统农业变得更年轻。今年在相关方面支持下,张丞俊如还开启了网络扶贫直播,以做连续剧的形式,每天呈现一个主题,直播宣传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观看已达100万人次以上。张丞俊如也因此收获了“龙虾姐姐”的称号,她笑着说:“能被大家这样称呼是好事,说明大家认可我的龙虾。”

 

特别报道

心怀宇宙 逐梦太空 助力“嫦娥五号”奔月的湖南人

12月6日中午,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此次“奔月之旅”是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伟大壮举实现背后是所有中国航天人的默默付出,其中也活跃着不少湖南籍青年才俊的身影。

刘延 湘潭人 “万里海天第一棒”没给家乡丢脸

铜鼓岭测控区被誉为文昌航天发射场测控接力的“万里海天第一棒”,负责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起飞和初始飞行阶段的数据信息,是探月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从9月起,刘延便要求进驻一线进行任务准备,开展设备中修改造。

2016年,刘延来到文昌,从光学设备的数据交互岗位干起,不仅快速精通了本职岗位,还主动要求换岗实践,很快做到了对整个设备基本融会贯通,圆满完成数次首区和高密度航区测控保障。只用了短短2年,刘延被任命为该设备的负责人。

张梁 娄底人 投身航天事业是种“非一般的满足”

“既然来干航天了,就一定要拿出点成果来。”张梁认识到,要想迅速发挥设备功能,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他把自己泡在厚厚的技术文档与各类设备资料里,并不断向资深航天人“取经”,留下好几本厚厚的学习笔记。通过一年努力,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吴东 益阳人 干航天就要“恰得苦”“霸得蛮”

说起吴东,同事都夸他工作有激情、干事有劲头。年初,不少回家探亲的同事因疫情无法及时返回,三个点号的工作全部压在吴东一人身上。设备转场、吊装、布线、调试……为了不影响任务进度,吴东一个人顶三个用,早出晚归成了常态。正是凭借他身上“恰得苦”“霸得蛮”的劲头,设备得以正常开展任务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