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2

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8月13日下午,全国扶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山西大同落下帷幕。闭幕式现场公布了各项目比赛前三名选手、突出贡献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名单,并颁奖。来自我省中建五局技工学校的罗杰获得砌筑项目比赛金牌。本次比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为期3天,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份371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参赛,这也是我国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围绕扶贫主题举办。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020年7月底,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人才要闻

湖南21名院士专家“智汇”宁夏 把科技成果种在“塞上江南”

为期5天的“湖南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近日落幕,5名院士、16名专家兵分多路,前往银川、中卫等地,深入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医院和高校,把脉问诊,交流座谈,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才涌潇湘

  

90后技术能手沈巨:我对数控很“专情”


这一系列在技工行业有着不轻分量的奖项,它们的得主竟然是一位出生于1996年的年轻小伙——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准备车间数控操作工沈巨。

约1.8米的个头,瘦瘦的身形,接受记者采访的沈巨,显得有点腼腆却很有礼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专情”数控的故事。

在校时就已是一名数控达人

原来,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求学之时,沈巨便已经成为学校的“红人”:2016年,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数控赛暨全国选拔赛,当时便拿下了湖南省的一等奖,学校都知道了这个看起来高高瘦瘦的小伙子原来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数控达人。

“很多年轻人都说,学技术当技工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我的不少同学都宁愿转行去做别的,也不愿意在工厂里待着。但是对于我来说,数控技术是一门很值得去摸索和学习的专业,沉下心去一直跟它较劲,一直专情于它,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成长和进步,甚至是获得随之而来的荣誉。”沈巨说。

用热爱将专业一直坚持下去

加入公司不久的沈巨,更是代表公司拿到了荣誉。在长沙市2019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技能大赛中,沈巨拿下了加工中心项状元奖,斩获第一。“这个赛事在技工人才眼里还是很有分量的,同期参赛的一般都是有资历的前辈,我当时也很有压力。”沈巨说,在旁人看来,他云淡风轻地完成大赛并拿到奖项,其实他背后付出很多。2018年的时候,他便参加了一次这个大赛,但是由于准备不够,没能拿到名次;今年的比赛,他铆足了劲儿经常对自己进行训练,近一个月时间都在不断地操作和练习,不断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终于达成所愿。

如今,年纪轻轻的沈巨,已经带了几个徒弟,教他们数控技术。“希望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其实学一个专业,就像谈恋爱一样,要对它‘专情’才会开花结果,更要一直用热爱将它坚持下去。”沈巨说。

 

特别报道

从“研”出发 深化改革 夯实高学历人才培养基础

199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14.54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90.64万人。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换言之,今年的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超过25年前的本、专科在校生总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也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读研的价值

龚天姿坦言,自己是一名考研“幸运儿”。大四那年,她的室友原本计划跨考心理学专业,受其影响,她对这个专业也产生了兴趣。带着试一试的心态,龚天姿与室友分别报考了不同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室友不幸落榜,而她却成功被浙江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录取。

龚天姿的本科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据她了解,全班30多个人中,大四那年有14人选择了考研,最终有9人被顺利录取。近两年,随着就业形势趋紧,加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数量已突破1000万,这项数据不断上涨的背后,研究生群体的困惑与焦虑也在不断增强。

“虽然最初大家的考研目标都瞄准了各类‘双一流’大学,但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龚天姿说,除了1名“学霸”,其他同学考研最终被录取的大学与本科院校没有很大差别,这让她不由得问自己:读研的价值到底还有多大?

正在读研二的邓哲诚也有过类似的体会。好不容易从二本考入了一本,他原本以为有了导师的指导,研究生期间的学业会更有方向,但情况却并非如此。

“第一个学期课程比较多,课外也有很多需要研究、学习的地方,但导师只是为我们划定了很宽泛的界限,有时候感觉就像换了个地方继续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