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2

人社部:做好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等实施职称倾斜措施。《通知》提出,对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优先申报评审,开辟“绿色通道”。

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

人才要闻

三部门: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疫情期间,在一线病房,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们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一个指令,它们送药送饭,“使命必达”。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决定对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

才涌潇湘

  

把初心印刻在战“疫”前线

自1月25日大年初一,医疗“湘军”第一批队员率先“出征”湖北黄冈以来,临危受命的湖南首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华波已在战“疫”一线连续奋战了40多天。在他的带领下,黄冈2907例确诊病例中,湖南对点的县区级医院住院患者已清零,全市绝大部分重症患者均已出院,至发稿时(3月10日),黄冈已有一周无新增病例,病房仍在救治的重症患者仅剩12例。

临危受命 义无反顾奔赴战“疫”一线

“这是一场战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组织上安排的工作,我义无反顾,坚决执行!”朱华波抵达黄冈安顿好后已近凌晨1点。他告诉记者,在奔赴黄冈的高铁上,脑袋里想的除了如何尽快做好疫病防控救治、保护队友安全外,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决不辜负湖南人民重托的决心。

进驻“小汤山” 不惧艰险接管隔离病区

“当时的黄冈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患者每天成倍增长,医疗救治力量极其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朱华波带领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将一个拥有114张床位的2个新冠肺炎救治隔离病区全面接管,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术业专攻 科学防控保障“战友”安全

“临时紧急启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建筑布局、流程安排等均不符合传染病管理和医疗救治的要求。”于是朱华波决定一间一间病房地走,一个一个流程地过,帮助受援医院改造布局、规范流程,确保科学救治、安全防护。

推陈出新 远程医疗打通会诊“大动脉”

“我们前方团队只要提出远程会诊,后方医疗专家可随叫随到。”2月中旬,在湖南省卫健委的支持下,由朱华波牵头,黄冈“小汤山”医院建立起远程诊疗系统。

信心满满 不战胜病魔决不收兵

“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战很快将以胜利告终。”朱华波对攻克疫情信心满满。他表示,湖南医疗队将坚守初心,坚持战斗到救治好最后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不战胜病魔,决不言收兵。

 

特别报道

新职业带来新动力 人才培养亟需快速跟进

继去年4月后,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三部门近日再次对外发布16个新职业。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这些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职业,正在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增添更加丰富的现代色彩。

这些新职业都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何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制定哪些政策、提供何种教育,以便为其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记者观察 健康照护领域新职业“井喷”

社会发展带来的专业分工细化,是新职业不断产生的原因。记者发现,与去年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相比,今年发布的16个新职业除了由技术革新催生外,还有不少是由服务业发展孕育而来。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照护领域共有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4个新职业入选本次名单。

2015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设立呼吸治疗中心,当时还是医院呼吸内科临床医生的陆蓉莉主动报名参加相关医学知识培训,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呼吸治疗师。“治疗病人经常要用到一些氧疗装置,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强制要求,但诸如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都要求专业医疗人员管理使用这些机器。这些人就是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主要是什么?与呼吸科临床医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陆蓉莉介绍,和其他医生一样,呼吸治疗师也应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但与普通医生不同,呼吸治疗师是针对全院范围内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以各类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为主的临床操作技术。“如果将临床医生比作‘领航员’,那么呼吸治疗师就是‘舵手’。”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