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92

中国科协启动博士生专项计划

中国科协近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保留原青托工程项目基础上,中国科协已启动实施博士生专项计划,2025年后拟扩大覆盖面,每年滚动支持达1万名。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2024年10月10日,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人才要闻

《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4》发布 长沙位列中国综合排名前十

日前,正在北京举办的2024中欧人才论坛发布的《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4》显示,北京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第五,长沙位列中国综合排名前十。

 

才涌潇湘

  

陈煊:像“导演”一样上课太City了

一边观赏岳麓山上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色,一边了解“城市廊道”的基本概念和长沙的山水格局,这样的CityWalk你喜欢吗?

导演“行走长沙”出圈

“在城市中揽岳麓山脉和湘江洲岛入城,非常动人。”陈煊说。随后,在推荐官们的簇拥下,“登岳麓观日出”竟成为了那年夏秋之交爆火的城市公共社交项目,至今余温尚存。而这一直是湖大人的生活日常。

“行走式”教学乐在其中

在实践中,学生偶尔会有些胆怯,也会碰壁。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杼欣说:“陈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和共情,多去反思真实场地中具体的人的需求与空间的关联,设计师是站在多方角度思考共识的角色。”

这套行走的课程和已有成果受到广泛欢迎,目前篇章性的内容,一方面已经服务于省、市职能部门的工作,包括对省级、市级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岳麓山风景区、长沙市历史街区具体场景的更新;另一方面促进了长沙市公众参与的平台建设。

做真问题研究非常重要

 博士毕业后,陈煊回到湖南大学,此时国内大部分城市进入了快速城市更新阶段。她不遗余力地通过教学工作坊、资政报告等呼吁对中国城市空间社会化过程关注。其间,她赴国外大学开展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合作研究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日常生活模式。

“我很喜欢博士后研究导师著作《日常都市主义》中的这句话‘都市主义要求对设计师彻底重新定位,将专业专家的权力转交给普通人’。”陈煊说,这句话后来贯穿在她的学术实践项目中,那些能接触到普通人日常生活场景的项目,也成为了她的首选。

 

 

 

特别报道

蓄势赋能 步履铿锵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走笔

背倚凤凰山,面朝枫溪河,始建于1950年的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历经74年发展,从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医院,成长为一座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在制造名城、健康株洲的建设大潮中,该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向星辰大海探索前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今,三三一医院已是全国“市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和高血压防治研究基地、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优秀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近年来,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培育单位、湖南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等荣誉,完成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学科握指成拳

虽然三三一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口皆碑,但在体量上无法与省级医院、市级中心医院相比,寻求差异化成为医院发展的“撒手锏”。为此,该院成立学科建设部,负责将国家评审标准和考核办法相关工作任务拆解至不同部门,并每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督查、通报、改进。同时,注重在“四专(专科、专病、专项、专家)”上突破,力争打造“专”而“精”的区域相对优势,继而错位发展。

目前,该院已开设64个专病门诊,涉及26个临床科室,包括“青少年鼾症”“女性盆底康复”等在内的多个专科、专病、专项在株洲地区形成影响力。此外,在积极推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中,该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整合多学科力量优化流程,完善救治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医院优势资源,打造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在此基础上,三三一医院成立了创伤中心和快速反应小组进行分级管理,集中急诊科、骨伤关节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科室高级专家60余人,设有专责“严重创伤MDT救治团队”,将院前急救、远程转运、相关外科专业、重症医学科进行系统化整合并统一调度,确保创伤团队能在病人到达前赶到急诊科待命,实现从“病人等医生”向“医生等病人”的转变,为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