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
 兴人社小程序
立即体验
张家界:凝聚服务向“新”力 擦亮就业“金名片”
时间:2024-03-15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叶维

近年来,张家界市人社系统不断优化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突出抓好劳务协作、招聘对接、平台保障,凝聚就业服务向“新”力,持续擦亮就业“金名片”。

桑植县:打好转移就业“组合拳”,劳务协作对接显成效

桑植县坚持把开展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打好转移就业“组合拳”,助力农村劳动力稳定增收。2023年,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1万人,人均年收入5.3万元,全县劳务经济创收达53.58亿元。

桑植县“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握手同行,在主动作为中强化对接。摸清底数促协作,县委、县政府对劳务协作高度重视,要求人社部门牵头协调、主动作为,抓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摸底、劳务对接协议签订。用好平台强协作,积极与宁波市江北区、南京市高淳区、潮州市湘桥区开展对接合作,就深化校企合作、技能培训、信息共享、互访交流达成共识。在深圳市、南京市高淳区及省内长沙县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与宁波市江北区探索互派劳务招聘专员,为桑植籍务工者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职业介绍、岗位咨询、劳动维权等就业服务,推进劳务协作走深走实。

牵手互惠,在锻长补短中鼎力协作。以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为抓手,安排专车、专厢等返岗“直通车”,实现外出务工“点对点”输送。2021年以来,累计开通赴广东、浙江返岗大巴123台次、专列3列、专厢1节,运送农民工达5500余人次。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劳务协作单位提供招聘岗位信息,通过湘就业、时刻桑植平台和“村村响”广播广泛发布各类岗位7.5万个。畅通协作单位间议事协商渠道,定期组织联合招聘,累计举办线下招聘会47场,招聘企业达1260家,提供招聘岗位13.36万个。

携手共赢,在对口帮扶中深化合作。把握与“中部第一县”长沙县对口合作契机,在全省率先探索异地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劳务协作交流中心,为长沙县企业设置招聘专区,鼓励桑植籍农村劳动力赴长沙转移就业。2023年,桑植县赴长沙县务工人数新增1000人以上,劳务协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永定区:线上线下优服务,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

永定区聚焦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重点抓好集中返岗、岗位发布、供需对接,全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提质升级。

永定区务工人员返岗直通车

提升组织化程度,集中返岗促就业。以免费输送农民工集中返岗务工为突破口,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5批“返岗直通车”,运送外出务工人员去漳州、汕头、佛山、潮州、中山、珠海等地开展“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点对点服务。为提升岗位输送质量,永定区人社局还联合蓝思科技、比亚迪等知名民营企业,集中开展“线上招聘、专车接送”活动,掀起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新高潮。

强化“线上两推送”,精准发布促就业。强化线上招聘岗位推送规模,借助464个“天门清风”微信群,开展线上岗位发布、互联网招聘对接等线上“零接触”服务,引导企业和重点群体精准招聘、便捷求职。强化线上湘就业、张家界就业小程序推送频次,结合招聘会、“311”就业服务向重点群体发放“要就业、找人社”宣传单,通过“企业找人”“人找企业”双向选择推进供需对接,扩大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新渠道,供需对接促就业。搭建岗位供需对接平台,在精准摸排社会信誉良好、符合重点群体就业条件企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方位收集岗位信息,开展岗位“送上门”服务,实现企业招聘下乡到村、求职者“家门口”应聘。在春节前后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将专场招聘会打造成民生保障“新名片”。2021年以来,永定区共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6场次,招聘企业累计达2000余家,求职者达5万余人,受到中央电视台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报道和关注。

武陵源区:深化“旅游+就业”,破解就近就业难

武陵源区坚持立足文旅、因地制宜,围绕“旅游+就业”模式,积极推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破解“家门口”就业难题成效明显。

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

立足文旅产业,搭建供需平台。结合旅游区就业特色,每季度举办涉旅行业专场招聘会,推进更多辖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023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涉旅企业招聘会4场,涉旅企业136家,供给超5600余个文旅行业岗位,涉及景区服务、旅游演艺、酒店餐饮、旅游交通等多个旅游细分领域,提供包括景区运营、景区讲解、商品销售等多类型需求岗位,满足了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40、50”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招聘会共吸引4600余人次进场求职。

打造“妈妈工厂”,促进妇女就业。突出抓好留守妇女、残疾妇女等女性群体就业问题,大胆探索“文化特色+旅游特色+地域特色”的就业发展模式,将“武陵源土家织女”打造成区级特色劳务品牌和省级就业帮扶基地。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作为一个以农村留守妇女为就业主体的“妈妈工厂”,该公司从业人员100%为女性。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设立弹性工作时间,在企业管理上注重人性化,建设了16套“妈妈公寓”解决住宿难题,提供“妈妈厨房”解决用餐难题,开设“妈妈课堂”解决辅导难题,从软硬件各方面完善“妈妈工厂”管理机制。2021年以来,该“妈妈工厂”累计吸纳妇女就业达1400名,累计培训学员超3200人次,截至2024年2月底在岗女工126人,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开辟就业长廊,推进灵活就业。为让就业更加多元化、灵活化,武陵源区充分借助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就业长廊、就业摊点,促进辖区群众稳定就业。就业长廊以建设若干就业摊点为切入口,采用轮岗搭配、自由上班的方式,为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妇女、“4050”人员等创造了就近就业岗位。截至2023年12月底,武陵源区共建成锣鼓塔街道居民就业长廊2处,黄龙洞社区、天子山社区、野鸡铺社区等就业摊点3处,共提供了近240个就业摊位,吸纳了700余名本地居民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75万元。后续,武陵源区将深耕文旅融合模式,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灵活就业平台上持续发力,为拓展本地就业岗位、多渠道创业增收探索更多路径。

【编辑】黄浔

APP直接下载

点击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