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三三”促家门口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年底以来,汨罗市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大兴调查研究,摸清人力资源底数,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并通过打造优良创业就业环境、提供优质创业就业服务,吸引人才、技术、资本回乡,引导家门口创业就业,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就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推进之路。2023年1-6月,全市新建并投入运营企业55个,正在筹建企业37个,新增就业2128人,预计年底可达4800人;新增市场主体832个,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927个;新增灵活就业家庭作坊370个,提供灵活就业岗位1304个,呈现出“业态丰富,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一是注重“三资”助就业。
调研人力资源。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等情况,在全市挑选27个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区)作为样本村,市级领导联样本村带头开展实地走访,驻村工作队逐户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选取3个村进行深度分析。经统计,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35.1万人,其中已就业23.9万人,有就业意愿未就业1.3万人,无就业意愿9.9万人,无就业意愿人群中因照顾家庭未就业5.9万人,占比达到60%,针对该类人群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坊经济,促使其灵活就业。
盘活闲置资源。结合“三资”运作改革,对农村闲置资源进行摸底,将全市56.5万平方米闲置资产作为乡友回乡创业的主要阵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快闲置资源进场登记、挂牌流转。屈子祠镇盘活闲置的伏林村程林小学,成立湖南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粽子产业,稳定务工村民80人以上。白水镇三星村盘活闲置的闵家小学资产,创建文熙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带动家门口就业104人。
广联乡友资源。全面摸排返乡创业意向企业,利用微信群、“屋场夜话”、数字乡村小程序,通过节日走访、屋场交流、牵线搭桥等途径,建立健全乡贤乡友信息库,收录寓外乡友信息1863条。各镇党政负责干部认领3-5名寓外乡友“结对子”,主动联系交流,上门服务、真情感召。镇村组建“乡贤协会”,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引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实行党建引领、市场引导、全员参与、因地制宜推介招商项目,邀请乡友能人返乡创业。
二是实行“三制”稳就业。
实行“招贤引业”制。设立市镇两级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大型+小型”“政府+企业”结合模式,策划举办镇村招聘会,把企业带到家门口招聘,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各村成立招贤引业小分队,积极为乡友提供本地人力信息、闲置资源及政策支持情况。神鼎山镇引回乡贤罗红盘活闲置厂房成立力森电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00个。长乐镇90后商人周托在当地党委政府感召下,争当返乡创业“领头雁”,将其在深圳的设备、技术带回家乡,成立湖南省大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家门口就业60人。
实行“千人联企”制。项目建设过程中,市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活动,选派懂政策、懂业务、懂农村的镇村干部一对一联系辖区内企业,当好信息传递员、关系协调员、项目服务员,帮助解决项目用地、电力、务工等问题200余个。
实行“表彰激励”制。项目落地后,根据吸纳就业人数、利用闲置资源、实行弹性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共富基地”权重指标,评选表彰一批“共富基地”,给予100万元奖励,在上争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乡友桑梓情怀,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三是围绕“三字”促就业。
合作社“带”农户,流转土地吸纳就业。针对加速土地流转、实施“小田改大田”后释放了部分农民的情况,采取“合作社带农户”模式,力促其在第一产业上再就业。罗江镇山秀村引回乡友朱彪创办岳阳广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4350亩,打造优质稻、迷迭香药材种、油茶等种植基地,返聘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流转土地农民,带动稳定就业50余人。弼时镇序贤村乡贤欧共全流转林地100亩种植林药林果,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100人;任晟、任奇树流转林地75亩种植栀子花,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100人。
车间“加”计件,带动家庭妇女就业。引导乡友兴办电子制造、食品加工、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设置代加工点、带回部分流水线等形式,灵活运用计件等计酬方式,吸纳家庭妇女家门口就业。神鼎山镇乡友胡斌辉投资新建同欣电子、恒毅电子两个代加工点,实行日结计时工资,吸纳灵活就业200余人,当地妇女占90%以上,人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罗江镇乡友李学文回乡租用闲置民房开设制衣车间,生产链辐射神鼎山、屈子祠等镇,常年稳定带动就业20人。
小老“帮”大老,吸纳低龄老人就业。针对50~60岁有就业意愿、缺就业空间的“低龄”老人,引进养老等社会服务型产业,带动“低龄”老人就业。罗江镇引回乡友黄平盘活原镇政府办公楼,成立湖南省天颐健老年养护公司,创新“小老帮大老”机制,吸纳40余名“低龄”老人从事护理、管理等工作,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汨罗镇汴塘村乡友何建华发展庭院经济,创办电子配件厂,带动附近20余名低龄老人和女性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