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聚力打造政策聚才的“引力场”,激发活力的“竞赛场”,敬才爱才的“生态场”——
城“才”相融 许以“长”情
中人社传媒记者龚颖 通讯员周祎
泱泱湘江水,见证星城百年风华,涌涌湖湘魂,许摘星之人千年长情。
8月30日,“国字号”殊荣再次花落星城长沙——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对长沙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升级、人才服务平台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的全面肯定。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曾用“千金买马骨”“徙木立信”两个典故肯定长沙人才工作。如今,长沙正以其魄力、实力、魅力成为中部内陆城市做好“第一资源”文章的“模范生”。
政策“引力场”
第一台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国产首款全复合材料五座飞机、全球首台智能化挖掘机……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支以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为骨干的技术研发队伍,他们在获得1000余项专利技术的同时,还创下了多个“首台套”纪录。
“自贸区(长沙片区)在人才引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一年多来帮助我们引进100多位国内国外的高端人才,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博士感慨良多。
一直以来,中部内陆城市普遍都面临着人才流失之困。长沙却主动突围,以政策良方为杠杆,重塑特色化引才聚才新格局。
时间追溯到2017年6月,“长沙人才政策22条”重磅推出,被评价为政策力度、广度史无前例。其面世后不到4个月时间,配套的5个细则和32个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构建了引育留用全链条“1+5+N”政策体系,包含了近百个政策点。
近年来,长沙持续升级人才政策体系,继“人才政策22条”后,先后启动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行动计划,出台“乡村8条”“自贸区45条”及配套实施办法,实现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与时俱进。
尤其是今年4月,围绕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重磅出台的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创新树培产业帅才、广泛集聚青年俊才、培育壮大技能匠才、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45条具体措施。
“升级版45条”的提出,是对长沙已有人才政策的攀高、扩面、提标和突破,为“强省会”战略实施配备了一个强力的“政策礼包”。
在长沙,人才“引力场”磁吸作用愈加彰显。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人才工作累计投入超60亿元,发放国内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121.77万人次、人才购房补贴发放1.26万人次,支持海外专家引智项目309个、3490万元,兑现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级奖励补贴1.43万人次、5082万元。
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0万,位列“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十强、中部第一,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长沙建功立业,大展身手,茁壮成长。
活力“竞赛场”
在长沙企业铁建重工的生产车间里,上海交大博士刘郡正在忙碌着。这名90后刚入职就有机会担纲国内首台(套)装置的研制,得益于公司的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
近年来,长沙聚精会神抓经济建设,大力发展2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聚焦22条产业链,长沙坚持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法人单位,鼓励产、学、研、用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揭榜,并逐年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工程”,目前引进高精尖领跑工程人才104名、紧缺急需人才609名,共立项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资金高达8000万元。
胡璧梁是湖南思为康医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长沙市C类高层次人才、省市级产业领军人才。4年前,胡璧梁创办思为康,从创业初期公司5人小团队,租来的办公室和实验室还分居在湘江两岸;到如今,公司已有2300平方米的面积,包括完整的质控检测实验室、GMP级别的基因载体制备间和16个独立的CART细胞制备间……这背后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沙市人才政策实实在在地帮助我解决了回国安居乐业的现实难题,小孩子入学和住房的问题都解决了。”胡璧梁说。
现在,思为康的CART细胞疗法已在血液肿瘤治疗上一试身手,并积极探索其在实体肿瘤上的疗效,为加速推动CART细胞疗法全产业链的发展成熟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2021年长沙中高端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到了95%。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才加入长沙“朋友圈”,得益于市委人才工作局着力挖掘名校杰出校友资源。曾在北京“48小时”里,长沙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同时举行多场专场招聘会、推介会,37家长沙企业“签约”了147名北京高校学子。
近年来,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着力挖掘名校杰出校友资源,杰出校友创新创业对接座谈会也从长沙开到深圳,再到北京、上海,校友资源滚雪球般壮大。仅2020年以来,已先后有10余家由校友执掌或通过校友介绍的企业落户长沙,总投资超过70亿元。
平台搭建起来,人才纷至沓来。长沙这支人才“聚能环”正为助力“强省会”注入发展“新动能”。
爱才“生态场”
这天,长沙一家企业的技术总监匆匆赶赴长沙至西安的航班,但到达机场时已临近起飞时间。紧要关头,他尝试着出示了刚刚注册的“长沙人才绿卡”,于是一条“绿色通道”向他开启——专人引导,贵宾通道完成安检托运,在机舱关闭前几分钟他顺利登机。
“不光是没误事的欣慰,更多的是受到尊重的感动。”该位总监深受感动,这是长沙礼遇人才的温度。
在长沙,服务从办事抓起,必须实现人才办事“只进一张门、最多跑一趟”!市委人才工作局推行人才智慧导航,紧盯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实现“一卡畅行、一窗受理、一键办理”,先后办理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随调等各类服务7000余人次。设立青年人才驿站6个,编印发放《融城攻略》,让来长求职人才免费拎包入住。协调金融机构投放“优才贷”200笔8.5亿元,惠及人才企业90多家,带动授信100余亿元,将重才礼才的暖意渗透到各个细节。
在长沙,重视人才、礼敬人才正在成为一种城市品质和社会风尚。当好人才管家,做好人才服务,讲好人才故事,长沙正以爱才、敬才的“大气”不断汇聚近悦远来的“才气”。
安居才能乐业。“因为房价低,所以长沙人有钱去消费,所以才会产生茶颜悦色、三顿半、黑色经典这样的新消费品牌,这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来长沙在新消费这个赛道创业,从而产生更多新消费品牌,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今年8月上旬举行的中国品牌节年会上,一位论坛主讲嘉宾反复强调长沙较低的房价是长沙吸引人才、打造出众多新消费品牌的重要原因。
“从过去100万元(人才奖补)‘包干’,到现在全要素、全链条发展人才的各个细节,折射出城市治理水平的飞跃。”长沙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长刘东波这样说。
人才在成长进步,长沙人才工作也在持续迭代升级。长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缵吉信心满满表示,市委人才工作局正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战略布局,全力打造人才工作“升级版”,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汇聚托举城市拔节生长的“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