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1 11:27:18作者:龚颖
中人社传媒记者 龚颖
日前,暖煦初冬,湘江之畔,一场促进民生福祉与高质量发展的盛会——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缓缓落下帷幕。
今年是我国开展劳务协作工作的第31年。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务协作是一个双赢的制度设计,要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在敢为人先的湖湘热土上,这场“国”字号大会,以劳务协作、劳务品牌为媒,策划“一会一展两对接两研讨”活动,广聚专家学者、机构部门、劳务品牌和创业者,共商新思路,共谋新路径,共探新机制,推动劳务协作、劳务品牌迈上新台阶。
湖南,作为此次大会东道主,充分利用平台机会,以诚挚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以创新举措推进劳务品牌、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以更丰硕的成果回应各方期待。
擦亮就业增收“金字招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走进湖南特色展馆,宛如进入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山水画境,传统艺术焕新风的长沙“沙坪湘绣工”,纵横四海、逐梦五洲的湘潭“电力湘军”,定格梦想之旅的“凤凰旅拍师”……一个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成为画卷里引人驻足的风景。
桑植粽叶,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夫妇专心经营粽叶产业27年,形成粽叶种植等10多道工序,涉及10多种粽叶工,打造了桑植粽叶制作工劳务品牌。”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春华向记者介绍。
小小粽叶成了桑植县群众致富的“希望叶”。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了18个粽叶乡镇、150个粽叶大村,带动全县2.3万农户6万多农民就业,4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仅2023年,桑植粽叶产值就达到了近10亿元。
桑植粽叶广受市场欢迎,已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我们将立足湖南,打造全国最大的粽叶供应基地。”展会上,张家界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绪新表示,“要让这缕深山粽香飘得更远”。
本次大会遴选了251个劳务品牌参与展示,参展规模、品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湖南携24个特色劳务品牌精彩亮相,大放异彩、“圈粉”无数。展会现场,除了一饱眼福,口福也少不了。在美食街,长乐古法甜酒、平江辣条、茶颜悦色、桃花源擂茶、东安鸡......舌尖上的湖湘劳务品牌,让大江南北的“吃货”们连连称赞。
平江县被称为“辣条发源地”和“中国辣条之乡”,辣条产业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全县7万余名劳动力就业。知名品牌“麻辣王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2020年举办了国内首个辣条专业高技能职业班,学制3年,共培训150人,为全国辣条行业源源不断培养输送着专业型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协作为纽带、以品牌为牵引,打造劳务品牌183个,涉及建筑、种养殖、家政服务、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关联企业吸纳从业人员312万人,年产总值达5215亿元,首创湘就业线上对接平台,带动农村转移就业近1700万人。
越来越多的劳务品牌在各级人社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成为推动产业发展、致富增收的新名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拓宽群众就业“致富路”
大会现场,京津冀沪浙闽湘琼宁等多省(区市)劳务协作联盟正式签约,见证了劳务协作由对口协作向联盟协作拓展,由省际协作向区域协作拓展。
人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在本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强调,希望全国各地都能通过做好劳务协作工作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打造劳务品牌与劳务协作发展的新机制,为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湘黔渝桂四省(区市)边区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是国家乡村振兴重要战场和经济协作重要区域。此次,由湖南省怀化市发起,联动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柳州市,建立劳务协作机制,推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劳务协作对接,组建省际、市际、县际间劳务协作联盟,推广湘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区域间劳务协作内容,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劳务协作之路。
目前,湖南已牵头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7省市签订劳务协作协议,组建8省劳务协作联盟,助推112.8万余人赴劳务协作省份就业。同时,探索推动劳务协作双方建立就业需求、岗位供给、稳岗“三张清单”动态管理。
“这次大会上,我们与山东职小二直播招聘师劳务品牌进行了签约。”湖南省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双方将在协作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推动劳务品牌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推进。
在劳务品牌对接洽谈活动现场,各地劳务品牌纷纷亮出压箱“绝技”。湖南宜章光电制造工与其他9个劳务品牌的展示官依次讲述品牌发展历史和培育路径。据统计,该活动促成签约项目150余个,总金额达25亿元。
劳务协作的“半径”扩大了,又该如何有效破解劳务协作不规范和服务落实跟进不足的难题?记者从现场获悉,依托全国就业信息资源库和我省“一库四平台”建设的区域劳务协作平台,目前共收录签订协议1578个,认定劳务经纪人2.2万人,入驻企业16.11万家,发布岗位43.33万个,可招聘人数418.3万人,采集劳动力信息2088.37万人,将为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打造劳动者跨区域转移就业的联合体提供坚实保障。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踏上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劳务协作、劳务品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湖南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劳务协作与劳务品牌的“双赢制度”引领我们走向共富,“双翼齐飞”带动我们实现共享,“双向奔赴”驱动我们迈向共进。湖南将持续夯实协作基础、提升协作质效、营造协作氛围,坚持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劳务品牌、返乡创业“四轮驱动”,实现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强一域经济。
宜章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是湖南省聚焦“3+3+2”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打造的22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集群)之一,年总产值达54亿元,产品销售20余个省市。
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擎天柱”,省级劳务品牌“宜章光电制造工”以品牌为牵引,不断加强光电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29人,每年完成光电相关职业工种培训5000多人。同时,积极促协作广拓“就业朋友圈”,目前宜章县光电制造工有1.9万余人,其中在县内光电企业就业的有5000余人,输送到沿海城市光电企业就业的达14000余人。
像“宜章光电制造工”一样,一批批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劳务品牌正成为增进百姓福祉、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如点亮万家灯火的“电力湘军”累计为务工人员增收1000多亿元,在10万湘乡电力大军中,专业技术人员达2万多名,其中高级职称1000余人、中级职称3000余人。
被誉为“中国陶瓷之都”的醴陵市拥有陶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92家,仅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产值就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鼎鼎有名的劳务品牌“陶瓷工匠”培育出了26名“国大师”、159名“省大师”。
......
“湖南围绕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强化技能培训、强化主体大统、强化劳务协作和宣传推广,将劳务品牌这张就业‘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说。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湖南将以此次大会为振翅翱翔新起点,奋力谱写劳务品牌、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强大助力。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