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4 16:31:50作者:刘璋景
在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华公司)的车间里,一个微胖、背部微弯的身影慢慢走近机床,在嘈杂的环境中侧耳细听。对很多工人来说,只要他的身影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就是数控机床操作领域专家,建华公司军品开发部机主管刘光华。记者采访了这位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湖南技能大师。
刘光华(左)
着迷机械制造,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记者在建华公司军品开发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见到了正在忙着查阅资料的刘光华。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实在”。
刘光华从小就对机械非常着迷,一直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双手制造出高端的机械产品。
抱着这样的梦想从1989年湘南兵工技校毕业后,他毅然决定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湖南省建华机械厂做了一名普通机械工人。在此后的工作中,刘光华刻苦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水平,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掌握了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每个产品被设计出来的时候都是振奋人心的,对于前几次的失败,那都是浮云,我很享受整个过程。” 刘光华告诉记者,进入机械制造这个行业,他就认准了,这辈子只干一件事。
作为数控机床操作领域的佼佼者,刘光华带领公司团队一起狠抓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他也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岗位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屡次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湖南兵器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2017年度省政府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
潜心钻研,成为车间“疑难杂症”的高手
可是,谁又知道,光环的背后,渗透着刘光华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就是生病住院,也不放下工作。”在采访中,刘光华的几位工友向记者讲叙了一件难忘的事情。那是2009年的7月的一天,刘光华因病住进了医院,他竟然不顾护士的反对,把一堆工具和书籍搬到了病房,一边打着点滴,一边捣弄他的新项目设计。“这期间,他硬是忍着疼痛,根据加工需要,对车间机床的对刀方法进行了二类工装设计制作,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排除机械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刘光华经常一整天“泡”在机器中间。在外人看来,像家常便饭般钻进车间、攀上爬下的调试设备实在是太枯燥了,可刘光华却觉得十分有趣。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他得出了一套有效的“望、闻、问、切”故障判断排除法,经他听声音、摸振动、看行进、量参数,机器的“疑难杂症”总能被快速“治愈”。
刘光华参与科研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试验,与科研设计人员一道对试验中遇到瓶颈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总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见解及方案,供设计人员整体参考,解决问题,他也迅速成为该行业处理“疑难杂症”的高手。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学习未知领域时总是担心遇到疑难问题,而刘光华却不这样想,相反他觉得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可以让他领悟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并加以改进和创新。用他的话说,“创新就是贡献,多创新就是多贡献。”
让更多人成为“大师”
“机械制造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但这还称不上创造。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更有意思。”遇到刚入行的新人,刘光华总是这样强调。
随着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现有数控机床用户需求结构也出现了高端化发展态势。对于高质量、高技术机床产品的需求也是越发迫切,而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技能出身的刘光华更是深知技能人才对行业发展的重要。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参加工作30年来,他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工作之余,刘光华不仅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关注团队成长,不断地培养新人,积极为新员工传授优秀的加工方法和技巧,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和年轻的技工们打成一片,与他们谈心,传授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对行业的认识和员工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认真操作、勤奋钻研、多动多尝试,使他们的技能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为培育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刘光华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以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方式培养技能人才,鼓励技能人才的成长。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是否能修炼成“精”,需要我们每个匠人用心且坚持去沉淀去提炼。人生修行的尽头是智慧,工作修行的高峰是梦想。刘光华穷尽一生去磨炼技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去专注一件事的结果,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周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