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人社

打开
大胆破圈 融合发展 ——浙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省级创新深化试点

时间:2024-11-14 16:38:33作者:洪恒飞 江 耘

上午九点多抵达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与企业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下午敲了两小时代码后,便与企业导师团队一起验证……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电杭研院”)卫星互联网研究所2023级研究生李民喜而言,在过去一学年的实习中,他每周都会经历这么一两次。相比以前的单纯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他更喜欢在企业里与同仁一起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从产教融合到教科人一体化的过程,更强调从实际的工业场景需求出发。”11月13日,西电杭研院卫星互联网研究所许宝毅副研究员告诉记者,企业带着技术需求和团队联合培养学生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突破一些技术研究,还能让学生的培养更具成效。

为解决教科人一体化配置模式不清晰、效率不高以及工作联动性不足、载体依托不聚焦等问题,2023年7月,浙江公布首批20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引导各试点单位、区域跳出“舒适圈”,推进教科人融合发展。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介绍,实施一年多来,首批试点初步探索形成科创平台牵动、科教协同育人、人才有序流动等有效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从产业需求出发 多主体协同育人

最近两个月,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王曰海异常忙碌,他携团队与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甬恒者团队多次讨论,就“纤知—光缆的全生命周期管家”项目合作研发进行深度沟通。

“我们团队在光纤传感领域研究十余年了,研究生都是项目研究的主力。”王曰海说,与鄞州区供电公司研发团队这样的频繁互动,源自应用场景的良性反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近两年,将科研和就业相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浙江司空见惯。作为浙江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教育厅多年来持续创新校(院)企联合培养机制,2021年以来已立项建设三批61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引导校企合作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及实践平台。

协同育人,不单靠教育部门发力。今年以来,浙江省科技厅与18个市县试点单位召开座谈会,推动试点单位因地制宜探索教科人深度融合的改革路径。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区,杭州市萧山区尝试通过创新深化试点建设,提升科创平台管理效率,有效培育复合型人才,适应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

西电杭研院落地萧山区三年来,探索以地方产业需求为核心的新型学科体系,设立了先进视觉、汽车电子、卫星互联网等6个研究所,开展引企入教改革,创新推行“双课堂”“双导师”机制。得益于此,西电杭研院首届毕业生的留杭率达25.67%。

浙江省科技厅法规处处长齐昕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试点引导多主体协同,从产业一线提炼科研任务,培养一大批能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

高能级平台牵引 锻造创新“反应炉”

“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要找到小切口,发现真问题,实现大突破。”佟桂莉表示,高能级科创平台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一体配置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自6月份启动以来,经数月选拔、评审,良渚实验室第二届博士生&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在12月迎来决赛。赛事以未来生命技术与人口老龄化应对科技为主题,对获胜团队最高奖励双创型博士后或副研究员的工作机会,以及百万元级的项目启动经费。

在良渚实验室,科研人员已创办生命健康领域高科技企业10余家。该实验室目前正以双创博士学院建设为抓手,在高水平科研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业转化。

近年来,浙江超常规加大科技投入,已完成10家省实验室、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的体系布局。

“高能级平台是教科人一体化的试验场、最直接的反应炉。”齐昕表示。今年以来,浙江谋划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和高水平大学部署第二批创新深化试点,出台以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教科人融合贯通的意见,提出成果互认体系、促进体制机制贯通等五方面举措。

面向未来,浙江将努力在以科创平台牵动教科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由点及面再成势,持续放大聚变效应。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要强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高效统筹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通,更好地发挥对创新浙江的重要支撑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杨小娟

    打开兴人社,参与评论
    相关新闻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