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1 12:10:23作者:赵雷
今年以来,株洲市在坚持“专班推进、定期调度、清单管理”基础上,以“更温暖、更可感、更长效”为着眼点和发力点,突出抓好“三个聚焦”,推动民生可感行动提质增效。截至9月底,省重点民生实事24项重点任务、37个重点指标全部达到序时进度,12个项目、18个指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项目总体进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扩内涵” 让实事更温暖
以“深度、广度、温度”为着力点,丰富“民生可感行动”内涵,将省重点民生实事24项重点任务、36个重点指标,市重点民生实事10项任务、17个指标、12项暖心实事全部纳入“U+民生·株事无忧”篮子,全面构建株洲“优就业,让工作无忧;优教育,让就学无忧;优环境,让居住无忧;优医疗,让健康无忧;优治理,让生活无忧”民生实事体系。
2024年株洲市大学生暑期实践营暨就业游活动现场
挖深度。围绕目标任务,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将重点民生实事做深做细。比如,围绕“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任务,株洲市人社局推出“‘就’在株洲有未来”就业品牌,实施“职引未来”“创响未来”“技兴未来”“护航未来”四大行动,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实践营暨就业游、“专精特新”BOSS直聘、“厂BA”招聘直播等系列活动,成立“株洲就业帮帮团”,推进就业政策进校园、就业活动进社区、就业信息进“幸福株洲”微信群。1—9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全部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拓广度。在省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比如,在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3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为紧急医疗救护争取“黄金时间”;解决房地产“保交楼”项目及老旧小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500户;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17000人次;建设覆盖全域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县域内住院量达90.07%。
组织妇女进行“两癌”筛查
提温度。坚持服务“向前一步”,群众“方便一点”。比如,在妇女“两癌”筛查中为群众提供“入户接-现场帮-送到家”一站式服务,专车统一接送,专人陪同检查;在建成40家“幸福食光”长者餐厅、220家老年助餐点的同时,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截至9月底,已为全市老年人送餐15万余人次,覆盖人群达23万。
聚焦“重民意” 让实事更可感
开展“千名代表民生可感”计划,从各个层级、各条战线选聘1000名代表(包括500名“两代表一委员”,200名基层干部、村社区工作者,150名退役军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志愿者,150名教师、医务工作者、就业专干、环卫工人等),零距离、全流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实施。
项目代表领。建立“代表跟踪评议民生实事项目联系”机制,按照“就近就便、一一对应、全面覆盖”原则,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安排一个评议小组对接,每名代表联系一处民生实事项目点。
进度代表督。构建“沟通-反馈-改进”机制,组织代表和评议小组到现场查看、听群众意见、赴部门问询,掌握项目实施动态和进展情况,对存在问题较多、困难较大、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反馈工作专班,由工作专班督促实施单位按题作答、抓好整改,确保项目落实不走样、不变形、不缩水。
成效代表评。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民生项目成效的第一标准,全面开展项目满意度测评打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每一个实事项目“过程可查、结果可评、成效可验”。截至9月底,收到留言建议1万余条,总体满意率达99%。
聚焦“建管用” 让实事更长效
建立完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有效运行和长期效益。
在“建”上谋实功。在资金等要素紧缺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财政挤、部门筹、向上争、对外引”等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实施。比如,申请9780万元国债资金实施新增蓄水能力项目;将中央财政近3500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助;建立老年人助餐补贴制度,鼓励社会公益个体参与长者餐厅建设。截至9月底,市县两级重点民生实事投资金额6.6亿元。
在“管”上出实招。对近3年来全市建成的16类重点民生项目全面开展“回头看”和“再回头看”,重点排查解决“应建未建、建而未成、建完未用、建后未发挥实效”等民生领域问题,不仅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更助推项目见效,不仅助力兑现政府承诺、更助力推动群众满意,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老人给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餐厅”点赞
在“用”上见实效。从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后续运营等方面,强化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和保障服务。比如,天元区铁西社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工作机制,引进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入驻,街道以“服务抵租金”方式为入驻机构减免养老用房3年租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零售、理发、母婴护理等延伸服务获取收益。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破解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难以长久运营的困局。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黄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