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人社

打开
直播双带 益阳专场⑩ | 多才多“益”用活资源 以点带面促进就业

时间:2024-06-11 22:26:09作者:邓宇 李琴

直播双带益阳专场⑩ |多才多“益”用活资源 以点带面促进就业

中人社传媒记者 邓宇 李琴

爱喝茶的人一定知道益阳,因为这里是安化黑茶产地,茶马古道历史绵长;体育迷少不了经常听说益阳,因为这里先后培养出龚智超、谌利军等奥运冠军,全民运动蔚然成风;文学爱好者也无法忽视益阳,因为这里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中国文学第一村”清溪村馆藏万名作家签名,文化自信跃然纸上。

6月11日,端午小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益阳市人社局、桃江县人社局和湖南城市学院有关负责人来到“我们就业吧”,展示地域风采,帮扶企业招聘,用心用情揽才,推动毕业生就业。一场底蕴深厚、高潮迭起的实时直播,为益阳市就业创业服务“拨云见日”探真章。

千年古城混搭网红味道 特色产业揽才“鲜辣味美”

最近两年,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东北麻辣烫、川渝麻辣烫、天水麻辣烫轮番登场。但你或许不知道,对不少湖南人来说,益阳麻辣烫才是地道家乡味。

“诚挚邀请大家到益阳感受千年古城的醇厚气息,品尝鲜辣味美的麻辣烫。更期待大家来益阳就业创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直播刚开始,益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凤南便率先向网友发出邀约。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截至5月底,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40场,其中有26个高校毕业生专场。在湘就业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8000条,295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举办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活动18场。”肖凤南说,“全市2023年共认定高校毕业生青年见习基地30家,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771个,共计吸纳就业见习人员188人次。”

益阳是我省农业大市,曾经以安化黑茶、大通湖闸蟹、水竹凉席为代表的“农业三宝”带动当地脱贫就业。如今,以电容器、碳基材料、PCB(印制电路板)为代表的“工业三宝”迎头赶上,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本次直播带岗活动,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代表企业发布工程师、技师、行政、质检等岗位,同时面向社会招聘普工上百人。

“小龙虾是益阳的特色产品,其高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劳务品牌之一。近年来,益阳市大力推动电容器企业发展,涌现出全国单项冠军企业艾华集团等,被称为‘中国电容器之乡’。”肖凤南介绍,“这两家企业用工需求量大,经济带动效应明显,就业保障工作到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电容湘军’劳务品牌建设,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直播期间,肖凤南还就网友关注的来益阳求职问题给予解答。“求职者可关注湘就业平台,选择益阳的企业投递简历。此外,益阳市人社局官方招聘求职平台‘益阳智聘’也收集了很多知名企业发布招聘岗位。线下端,益阳市人力资源市场除法定节假日外全天候开放,每周二、周五举办常规招聘会,并设有就业服务专区,满足求职者一站式求职、咨询需要,欢迎广大毕业生留益、回益、来益就业。”

立“竹”产业优势促进就业 打通“同岗不同级”上升通道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桃花江而得名,素有“美人窝”“楠竹之乡”等美誉,拥有全国第三、省内第一的竹林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令该县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方面找到了立足点和突破口。

“竹产业是桃江‘一县一特’主导产业,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赋能产业。”桃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军表示,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利用竹产业带动就业,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其当天推荐的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企业之一。

“公司为桃江本地人提供了400多个工作机会,也为周边市州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等再就业、难就业人群提供了一定的岗位。”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史艳红介绍,企业此行将招聘目标人群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大学生,主要提供材料研发工程师、生产管理储干、设计师、财务会计、营销经理5个岗位。

“我们设立了大学生培养、干部培训班、关键岗位训练,还有青苗人才计划、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接班人计划等。”史艳红说,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设置了完整的员工上升通道,优秀员工在通过相关考核后将进入更高级别人才储备队伍,同时打通“同岗不同级”的人才上升通道,期待有理想、有能力的求职者踊跃加盟。

随后,益阳硕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也加入直播与网友互动,并发布车间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张胜军表示,桃江县近年来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去年8月,该县建立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每月定期举办招聘会,让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劳动者既可到场与企业面对面洽谈,也可通过线上渠道投递简历应聘。

“针对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我们每年至少提供3次岗位推送、1次职业培训推荐和1次职业指导。”张胜军说,全县2023年有1235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通过“311”服务实现就业1192人,就业率达96.52%。此外,对毕业2年内在县域内创办实体并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该县将给予2万元创业扶持。

“软服务”耦合“硬实力” 校长使出荐才“必杀技”

“掌握新媒介沟通方式,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能力提升。它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连接社会,共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桥梁。”直播结束后,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振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5年超过95%,其城乡规划专业2024届1901101班就业率更是高达100%,成为该校的“王炸”班级。常年维持高就业率的背后,折射出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硬实力”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软服务”。

何振介绍,湖南城市学院构建了以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工程管理为代表的全省高校最齐全城市建设类学科专业群,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如土木学院毕业生在央企、国企硬就业率可达80%以上。同时,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与华为、中国联通、五矿二十三冶等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此外,强化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毕业时获得至少1项行业认可的执业(职业)证书。

“就业指导有深度,访企拓岗有力度,精准帮扶有温度,就业荐才有效度。”何振表示,得益于全方位就业指导和服务,该校培养的毕业生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被用人单位评价为“吃得苦、霸得蛮、用得上、留得住”。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大力开展“校友回湘”工作,利用校友资源助推毕业生就业。今年上半年,湖南城市学院校友回校举办招聘宣讲会20余场,提供工作岗位500余个。

“每一份简历都代表一位充满活力、才华横溢的毕业生,他们即将迈出校园、踏入社会,寻求实现梦想和抱负的机会。”直播过程中,何振以真诚、激昂的语调推荐该校10位优秀毕业生。当天来到现场的3位毕业生也准备充分,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落落大方的表现赢得网友刷屏点赞。

“对于所有正在观看直播或已经与我校毕业生取得联系的企业,我想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我们愿意借此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何振表示,湖南城市学院将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所需人才资源,为毕业生找到最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多利

    打开兴人社,参与评论
    相关新闻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