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5 11:19:47作者:左湘云 李琴
位于湖南郴州资兴市的东江湖,是我国“七五”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2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当地人称四百里东江湖,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湖南的战略水源地。
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尽快稳定东江水电站建设的6万移民,当时资兴市重点扶持网箱养鱼,曾出现“万口网箱下东江”的景象,网箱养鱼一度成为该市的主打产业。
樊传洪自幼与鱼结缘,1985年,东江湖大坝关闸蓄水前一年,9岁的樊传洪跟着父母举家搬迁。随后,全家靠在东江湖里进行网箱养鱼为生。1992年,当樊传洪第一次跟着家人踏上水面上摇摇晃晃的网箱时,他便与养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中毕业后,樊传洪选择进入农校的水产专业学习,成为了一名技术型养鱼者。18岁毕业回家后,他开始自己养鱼,并用自己学到的技术,改进了网箱养殖的技术和规模,从单层网箱养殖改成了双层网箱养殖,上层养草鱼、翘嘴鱼等,下层养雄鱼,经济效益增加了一倍,还在当地进行了推广。
正当养鱼事业如日中天时,一道“禁渔令”让他措手不及。根据国家部署,资兴市从2019年11月启动东江湖禁捕退捕相关工作,区域范围内所有渔民退出渔业捕捞。同时,该市启动网箱退水上岸攻坚行动,将东江湖水域仅剩的3000余口网箱全部拆除,引导养殖户转型发展。
“在东江湖与鱼打了一辈子交道,不让养鱼、捕鱼真舍不得。”渔民樊传洪说起拆除网箱、渔船上岸的情景时,眼里含着泪水。2020年,当工作人员找到樊传洪劝说他退水上岸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想通。但工作人员的一句:你是共产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让樊传洪义无反顾地退水上岸,同时还帮助东江湖畔的坪石村卖出了30余万公斤的存鱼,积极帮助其他渔民退水上岸,他明白保护环境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湖清水。
自主创业之初,资兴市对渔业养殖基地的设计,土地审批,发改委备案,环保备案等手续一路绿灯,樊传洪自筹资金建设工厂化渔业养殖基地后欠下了40多万元的贷款,资兴市人社部门主动派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创业,并简化手续及时提供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代缴养老保险15年,每年2000元,给这名渔民解了燃眉之急,建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密度流水养鱼池10口,环保净化池1口全部投入使用,优先大量收购部分退水上岸渔民的幼鱼外,还投放各类鱼苗9万尾。
人生第二次创业也是背水一战,樊传洪不敢有丝毫懈怠,对鱼苗种类的选取,养殖,防治等全程参与,只要一有时间就到互联网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养殖技术,写学习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市,乡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系统掌握养殖技术。
目前,樊传洪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产鱼4万公斤,年收入近90万元,利润15万元,安置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10人,他还向其他转型渔民传授规模化养殖技术,指导渔民科学养殖,替渔民解决销路问题。
现在樊传洪的养殖基地,距离东江湖有10分钟左右的车程,清澈的下洞河河水安静地从鱼池旁流过,“中国人过年讲究个年年有余,而我也有幸是一个与鱼结缘的人,也算见证了东江湖养鱼方式的变迁,现在我愿意做一个生态环保‘年年有鱼’的东江湖畔人。”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周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