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人社

打开
病毒升级 海鲜经营如何突围

时间:2021-08-19 23:15:41作者:张丹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淡水海鲜批发价格同比上升20%,价格比2020年同期涨幅高出13.1个百分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通过一年多来加强检疫力度、增加食品安全溯源等针对性措施保障,海鲜市场在曲折中回暖似已是大势所趋。

当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对比去年,我省的海鲜市场及商家面临哪些处境和挑战?记者走访了长沙市多个海鲜市场及门店。

受创的海鲜市场

“所有海鲜都是严格检测之后才能进行出售,您可以放心选购……”在长沙湘高记海鲜加工坊,店长于启波正在为顾客介绍店内的当季海鲜,在她的推荐下,顾客徐女士一家购买了罗氏虾、八头鲍、梭子蟹,由厨房加工后便可享用。

于启波告诉记者,随着上周末长沙市所有中风险地区解除,店内的生意也终于有了起色,中午时分,店内有4桌顾客正在就餐。“上两周店里经常冷冷清清,就餐的顾客还没有工作人员多。没办法,疫情形势紧张,顾客愿意来就餐的少。”她估计,8月很有可能创下今年春节后店内营业最低值。

8月16日、17日,记者先后来到长沙市马王堆海鲜市场、水渡河海鲜市场和海吉星海鲜市场,无一例外,这些市场的人流量都不多。“去年这个时候一个上午可以卖出10箱,现在一天只能卖5箱不到。”在水渡河海鲜市场做海鲜零售的商贩胡畅举例,即使是不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龙虾,遇到疫情消费者尚不买账,更不要说经过冷链运输的海产品。

“在疫情期间,动物蛋白选择上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基础肉类产品,例如猪肉、牛肉还有禽类等产品,而水产品排名靠后。”盒马鲜生工作人员张玉表示,此前受进口冻品海鲜外包装进行的病毒检测核酸呈阳性的影响,进口海鲜销量并不乐观。尽管此轮省内疫情没有出现冷链阳性状况,但不少消费者对水产海鲜仍保持望而却步的态度。

被围堵的海鲜销路

在华创国际广场某大型超市的冷鲜区,工作人员正在把冰凿碎洒在生蚝等海鲜上,最近几天,他们都在和时间上赛跑,为的就是能减少损失。冰鲜的海鲜产品一旦销售不出去,就只能提前转成冷冻,以时间换利润,等待市场的回暖,这是目前很多海鲜商户的选择。

而记者走访发现,面对疫情的影响,商户们的工作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为海鲜赢得更多保鲜时间,被围堵的销路也成了他们的难题。

在长沙马王堆海鲜市场,薛亮坐在门店前玩着手机打发时间,他的店铺靠近市场入口,绝佳的位置,时不时有顾客光顾。令他苦恼的并非零售顾客的减少,而是零星疫情直接打乱了他的销路。

“别说出省,现在要把海鲜运到省内长株潭之外的地区都不容易,没有人要。”薛亮介绍,除了零售,他还是20多家餐厅、酒店的海鲜供货商,这些门店遍布省内多个市州。而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海鲜水产直接被禁止运输。即使能够发货运输,供应链上的餐厅也迟迟未发来订货单——餐厅顾客减少,海鲜需求降低。

在海鲜流通市场,薛亮既是买家又是卖家,每天凌晨12点,经过检测的海鲜被送入市场,拆箱、分装,分门别类摆放好迎接顾客的选购。这些顾客包括零散市民、饭店老板、市场商贩,疫情发生前,他甚至会承接海鲜礼盒定制发送至省外其他内陆城市。“你不知道这变异毒株明天会影响哪个地方,会怎么样影响订单。”薛亮说,现在还有几家饭店老板在他这进货时留下了欠款,大家的生意都比去年更难做。

突围:销售也可打造特色服务

右手拿网捞上一兜大虾,先是去水,再放进袋子中过称,份量合适之后再加少许冰块,之后封口。在海吉星海鲜市场,曹先生正在熟练地打包海鲜订单。顾客利用微信群下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配送,他这样的方式为他招揽了不少生意。“这个法子还是女儿教我的,在朋友圈发发店里的新鲜海鲜,果然有人下单。刚开始打包不熟练,海鲜送到顾客手上不新鲜了。但现在有了‘回头客’,这种方式还是挺管用的。”他说。·

疫情影响的是消费场景,并未削弱消费能力。消费升级之下,动物蛋白中海鲜的消费节节攀升是全球趋势。业内人士表示,新冠疫情的出现,打断了近两年来我国海鲜消费的强力增长势头,但目前看这并不会是长期影响因素。借助新零售渠道,“高端食材”的活海鲜正逐渐“平民化”,走入越来越多寻常人家。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不少商超坚持营业,坚持“无接触式配送”,提供加工服务,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成为了帮助海鲜企业销售产品的最大希望。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消费者对海鲜产品了解过少,引起了过度的担忧。”张玉以三文鱼举例,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三文鱼,其加工厂大多数都是自动化流水线,也有生产流程标准,就算没有疫情,工人进车间之前都要经过消毒、清洗等这些过程。在她看来,除了商家打造服务突围,消费者也需要适当改变消费观念。

“当下全世界的疫情仍然处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状态。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光是影响到我们这种饮食的心理,也影响到我们消费的能力、供应的能力、物流的能力,所以这些方面的全方位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丸子

    打开兴人社,参与评论
    相关新闻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