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16 12:20:05
中人社传媒讯(通讯员 邹群)湖南省泸溪县位于湘西东南部,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山区县。武陵山脉重峦叠嶂,由东北向西南斜贯整个泸溪县,逶迤高耸的巴斗山跌宕起伏,与吕洞山、高望界、白云山等在这里纵横联合。
泸溪县是五强溪移民库区县、革命老区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近年来,湖南省泸溪县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组入驻泸溪县浦市镇鱼坪村、毛茂田村,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加强公路交通、农田水利、电网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被当地村民称为“玛汝干部”(“玛汝”苗语“好”的意思)。
电力希望小学走出去的孩子们,成了大山里的希望
这个暑假,莫楷橙又一次回到毛茂田村,看望他的老师钟广文。看着眼前这个青春洋溢的学生,已经人到中年的钟广文不禁回想起了20年前。
2000年,钟广文带着新婚不久的媳妇来到了毛茂田村。
那年,国网湖南电力到泸溪县驻村扶贫,带队的省电力党校扶贫干部张海燕深感湘西贫穷在于教育的落后,于是四处筹集资金,分别在浦市镇毛茂田村、洗溪镇张家坪村、良家潭乡芭蕉坪村等地建了一批电力希望小学。
学校有了,却迟迟没有老师来。毛茂田地处偏远山区,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一人一校”的条件,没老师愿意来。村里的孩子们急,张海燕更急,心急火燎的他天天往县教育局跑。
年轻的钟广文就是那个时候,来到毛茂田村电力希望小学的。这一教,就是20年。
一座大山、一个小学、一名教师、一群乡村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学校涵盖了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最多时有50名学生。大一点的学生还好,幼儿园的孩子们不好管,往往会提着尿湿的裤子,跑到正在上课的教室里哭着找钟老师。
一个人忙不过来,钟广文就叫上媳妇来帮忙,媳妇郑海花成了这个学校不拿工资的“编外教师”。有了媳妇的支持,学校各项事务变得井井有条,可钟广文家里的地荒废了,2岁的儿子也只能托付给老人照顾。郑海花免不了埋怨,但常常是唠叨几句后,又去给学生们做午饭了。
因为电力希望小学的存在,因为钟广文的默默坚守,20年来,毛茂田村没有一个儿童失学。
“陈衡现在是天津大学的博士,陈凤梅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这俩孩子从小就好学,上课爱提问,每次考试都拿第一。陈江去年考上陕西大学博士,这小子说话晚,3岁多上幼儿园时,连话也不太会讲。”谈自己的学生,是钟广文最高兴的事情。他记得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学生们每年回村,都不忘来学校看望他。
莫楷橙这次回到毛茂田,专门来看他的老师。当初那个流着鼻涕从电力希望小学走出去的男孩,刚刚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即将入职湘西供电公司。“我一定不辜负您和当年帮助过我们村的那些电力扶贫人的期望,好好生活,努力工作。”莫楷橙对老师说。
在泸溪县,像莫楷橙这样受到教育帮扶的学生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湖南湘西供电公司面向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贫困县高考考生,定向培养招收供电服务职工99人。考生被录取后,经过三年培养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直接到属地乡镇供电所工作。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的根基所在。
这是钟广文坚守了20年的信念,也是几代电力人一直在坚持的事业。
农网改造进苗乡,村民种苗木、建烤烟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6月28日,在泸溪县洗溪镇麻溪村,李云燕正在她的合作社忙碌地喂食孔雀。
麻溪村地处大山深处,是白洋溪乡的自然村,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居住的村民多为苗族。由于村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80后的李云燕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守着残破的土房。
去年秋天,10千伏小白线麻溪网改工程开工。“听村支书讲,你们是给咱村农网改造的?”刚从深圳打工回家办身份证的李云燕好奇地问。
“是呢,这次网改要将咱们村原来的老旧线路进行升级改造,还要新增1台变压器……”现场施工的配网班班长瞿元勇忙答应。
听到这话,李云燕兴奋极了:“能不能把咱村的电,建得跟高寨村的一样,又好看又好用?”
高寨村与麻溪村仅隔30里地,于2018年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此后,高寨村里电足了,家家户户又是办养殖场,又是建烤烟房,这可把麻溪村的村民们羡慕坏了,天天跑到村委会打听,电网改造啥时候能轮到自己村。
接下来的施工期间,村民们忙完农活闲下来都会跑到工地上,站在田间地头自觉地“监工”。
工地上,施工人员挥汗如雨,运材料、立电杆、架导线,呼和声、号令声,此起彼伏。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瞿元勇对安装工艺严格把关,计量箱安装工整、进出线排列整齐、表后线牢固美观、低压耐张引线弧度一致……
工地外,一个刚摘下来的南瓜,两条从溪里捕到的鲤鱼,几把还带着露水的长豆角……会悄悄出现在工程车驾驶室里,朴实的乡亲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分不清楚是谁送的,瞿元勇只好多次将钱送到村委会,托村支书转交村民。
两个月后,麻溪村“示范标准化”工程完工。
村里的农网改造完成后,李云燕的合作社也正式挂牌成立,她租了近10亩地,养鸡、养鸭,还养起了孔雀。村里像李云燕一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家乡创业,种植苗木,建烤烟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扶贫政策这么好,电力也有了保障,我们都愿意回到家乡来创业。”投资500万元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杨青松说。
如今,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银山。
修路、架桥、一对一帮扶,曾经的帮扶对象竞选上了村主任
晌午时分,浦市镇鱼坪村村主任姚建儿正在鱼坪光伏电站清理太阳能光伏板、检查支架。
在村民眼里,姚建儿是个苦命的人。三十好几的人穷得连房子也没有,和父母分家后跟老婆孩子挤在一处废弃的破屋里。为了改变现状,姚建儿咬咬牙东拼西凑借钱搞养殖,谁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养鸡遭禽流感,养猪又遇上口蹄疫,借来的本钱全都赔进去了,原本拮据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
帮助姚建儿改变命运的,是来驻村帮扶的邓建。2017年,泸溪县供电公司浦市供电所员工邓建请缨进驻鱼坪村开展扶贫工作。为了准确把握驻点村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邓建逐户走访摸排收集贫困户资料。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帮扶措施。
在得知姚建儿的情况后,邓建主动上门找他沟通,从个人的致富想法到全村的发展规划,两个同龄人越聊越投机。说干就干,邓建从信用社帮他办来了贷款,从县兽牧站请来了技术员。资金有了,技术有了,姚建儿信心百倍放手一搏,建起了养殖场。坡上田间到处都是他家的鸡、鸭、鹅,稻花鱼成熟时,更是引来了一批批城里的游客下田捉鱼。一年下来姚建儿还清了贷款,建起了新房。
“建儿脑壳灵活,主意多。”“建儿心眼好,肯为大伙办实事。”2017年年底,在鱼坪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大会上,村民全票选举通过姚建儿为鱼坪村村主任。
曾经的贫困户姚建儿,如今成了村主任,这更加坚定了邓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信心。3年来,邓建争资立项,帮村里建起了3座“连心桥”,并将山路改造成硬化路面,解决了1500余村民的出行问题,板栗、茶油、蜂蜜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县城。
光伏扶贫是国家电网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邓建主动与项目主体单位、地方政府衔接,积极申请建设鱼坪光伏发电站,2018年8月底鱼坪村光伏电站建成,2019年完成电量151273千瓦时,实现收益近7万元。
鱼坪村将光伏电站的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与公共服务,慰问困难户、困难党员,设立公益岗位,解决不能正常外出务工、半弱劳动力等贫困群体的就业问题,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驻村帮扶的这三年里,邓建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如今鱼坪村完成扶贫易地搬迁44户,危房改造28户,受益人口266人;发放教育助学资金,受益人数42人;成立泸溪县扶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400亩板栗培管基地,联结贫困户78户。2018年年底,鱼坪村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湘西这块“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一辈辈电力扶贫人用爱穿透阴霾,送达温暖;用情传递力量,凝聚信心。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大步迈进,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过上了好日子的土家苗寨人饮水思源,纷纷称赞“玛汝”政策!“玛汝”电力扶贫人!
来源:中人社传媒
编辑:周纯